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0部分

中,‘蠻夷’所造的戰艦壓根就只是一些漁船似的小船。又或許是大明這些年戰無不勝,捷報太多了,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麻木了,理所當然了,所以才一點都不會吃驚。

倒是印尼群島方面的反叛,引起了中原百姓的憤怒,一個個義憤難平,紛紛唿喊著要嚴厲懲戒那些不思感恩的,忘恩負義的原住民土著。

不管是中原百姓,還是吞併的其他各地百姓,沒有誰不知道大明改革,給予他們大明子民的身份,到底給他們帶來了多麼大的改變,農稅極低,史未有,言論自由,社會安定,隨著工業生產的日漸加深,物質生活也極大豐富,就算是當前的乞丐,也絕對比當初的許多普通百姓過得要好,只要稍微勤快一點,不可能捱餓。

別說普通百姓了,大明文武官員也憤怒印尼出現的反叛,甚至有官員提出終止所有印尼原住民大明子民的身份,並且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大。

數天後,當這樣的聲音傳到印尼,那些原住民百姓一下子就炸鍋了,惶惶恐恐。

一時之間,只要是經過荷蘭統治的原住民百姓,都驚恐了,他們終於真正回憶起當初被荷蘭人奴役的悲劇,想到一旦失去大明子民的身份,接踵而來的種種可怕的可能,不安與恐懼在所有印尼原住民百姓中蔓延。

杜明威等人造反失敗,他們雖然沒有跟著杜明威等人造反,可是杜明威可能要造反的事情,在原住民百姓的圈子裡早有預示,他們就算沒有跟隨杜明威等人造反,可也沒有早早的舉報杜明威等人。

都怪嫉妒惹的禍,大明中原來的移民,勤奮開拓土地,日夜耕種,比他們辛苦不知道多少倍,才能過上比他們原住民優越幸福得多的生活。其實他們也可以的,只要他們也如大明中原移民一般勤奮,他們的生活至少不會比大明中原移民差,這不怪大明中原移民,更不怪大明朝廷,怪他們自己啊,他們有什麼資格生出嫉妒之心。

想到重重,許多原住民百姓淚流滿面,後悔不已。

可惜事情已經發生了,就看大明朝廷會如何決擇。

“皇上啊,我等知錯了!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一些老一輩的原住民百姓惶恐不安之下,自發的跪倒在地,面向北方南京城方向叩拜。

“我等知錯了!皇上萬歲萬萬歲……”

………

越來越多的原住民百姓惶恐不安之下,只想到瞭如此懺悔的方法。

大街小巷,官道上,這一幕如瘟疫一樣蔓延,無數原住民百姓都跪了下去懺悔,當真是史未聞。

當這一幕被記錄在大明日報上刊發,以中原大明百姓為主,一個個看了之後,滿眼諷刺。做都做了,大明朝廷如何處置,他們都只能受著!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中原一名老漢嘆息了一聲說道。

終究和這名老漢一樣的少數中原百姓,都是嘆息了一聲,不再繼續做批判,或許他們心裡對那些印尼百姓也是同情的吧。

人性本善,大明的百姓,總是經常性的善良。

所謂知錯能改!

街頭小巷甚至出現了諒解印尼原住民百姓的聲音,而且漸漸的,聲音竟然不小。

皇宮。

朱慈踉已經考慮了一天,他很清楚,其實真正被牽扯進去的原住民只有一成,九成還是安分的。只不過,安分歸安分,他們終究也有偏袒反賊,舉報不利的嫌疑,不可不做懲罰。

朱慈踉只是考慮著該怎麼懲罰那些原住民百姓,在顯盡大明仁德的同時,也宣示大明的威嚴。

雖然以杜明威為首的,印尼原住民造反,罪大惡極。不過那只是對於參與進造反裡的原住民百姓說的,對於那些沒有參與進去的印尼原住民百姓,大明並沒有放棄繼續同化他們的想法。

畢竟印尼原住民百姓,三百餘萬,大明也不能屠夫式的將他們都滅族了,這其中可有不少都是代中原移民的後代,算起來,都流有少部分漢人血脈。

最後,朱慈踉終於有了決定。

“印尼所有原住民百姓,加稅一倍,為期五年!”朱慈踉拍板道。

這個懲戒不大,卻也起到讓剩餘原住民百姓記憶深刻,引以為戒的目的。

“皇上,那些被擒獲的反賊,以及反賊家屬,當做何處置。”李巖開口問到。

算上三四萬反軍士兵,總共有大約三十萬原住民被擒。

那些沒有參與進造反裡去的,可以僅做些象徵性的懲罰,但那些參與進去的,哪怕他們只是家屬,也不可能那麼輕易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