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人未離開,而是與莫氏一道隨莫老夫人進了院子。
邁入院門,裡頭的窗簾、窗紗,就連廊下掛的燈籠都是新的,式樣也別緻,廊上垂著蘅蕪、薜藶,拐角處擺了兩盆難得一見的名品蕙蘭。
老夫人心頭一暖,“這是阿蘅佈置的?”
“阿蘅親自佈置了你老的寢院、三兄夫婦住的寢院。其他院子雖不差缺物件,還是由各位侄兒、侄兒婦親自佈置的好。”
莫老夫人低應一聲,轉眼三年未見陳蘅,身量比早前所見更高了些,凹突有致,瞧上去宛如依舊是二八年華。
陳安這一死,陳蘅的婚事給耽擱了。
外頭兵荒馬亂的,一入長河鎮的邑南關,立馬就感覺不一樣。長河鎮不大,只得一條街,可街上該有的鋪子一家不少,長河鎮又喚“長河邑”,曾是長河縣最富庶的鄉鎮之一,只是現下成了馮娥的封邑。
故而,進入永樂邑,便有大邑、小邑之說,大邑是指永樂縣城,小邑則是長河鎮城。
莫氏因孃家母親到來,留在莫府照應,當日沒回陳府。
抵當永樂邑不久,莫三舅因一路操勞,大病一場,又是咳嗽,又是發熱,待醫官署的醫官去了幾趟,開了藥,方才有了好轉。
莫家的幾個郎主、夫人、少夫人也齊齊在在府裡調養。
這日,莫氏將莫府房契,與半條城南街的店鋪房契一併交給了莫老夫人。
莫氏道:“另半條街建有三進、二進、一進的宅子,又有店鋪。阿蘅還指望著能賣回一些本錢。但這半條街是挨著莫府的,我就先給母親。另有三千畝良田,兩千畝在雙壩鎮河東,一千畝在河西,再有一座山,山上種有果樹,亦有佃戶與管事看守著……”
莫三舅一家要來永樂邑長住,這家業就得置上一份,不能太薄,還得說起來讓人過得去。
莫老夫人握著厚厚的地契、房契,“這得不少錢?”
莫氏微微一笑,“這不是阿蘅的未婚夫婿家有錢,這幾年沒少送銀子來。”
陳蘅有賣秘方與嫁妝的錢,但秘方的錢給了六皇子,六皇子又遇劫,雖然兜了一圈回來,她不好直說,只說是慕容慬給的。
“是帝月盟的盟主?”
莫氏笑著應“是”。
堂堂世家大族的女郎,居然要嫁一個跑江湖的。莫氏心下哀切,要不是要仰仗帝月盟護佑,陳蘅何至於此,不過,這一路還真虧得水幫鏢師、太平幫的鏢師,雖說收了錢,可這錢不是又被他們盟主給陳蘅送來了。
“阿蘅不容易。”
莫氏笑道:“母親想給幾個侄兒置房產,那其他的錢可得付銀子,否則,阿蘅不說,阿蘊又該嚷嚷了,說事事都虧了她妹妹。阿蘊而今就愛叨叨,比我還能說,一會兒說我縱著阿葳的兩個孩子不聽話;一會兒又說阿蘅鎮日往外跑,不像個大家閨秀,讓我多管束;再一會兒又唸叨兒婦,說兒婦不像個得體的宗婦……”
不知道這兒子像誰?以前是什麼不管,而今卻是什麼都管,上管莫氏,下管下人,每天見人就叨上幾句。
陳蘅習慣了,有時候應兩聲,有時候只笑不答。
謝氏聽得煩了,少不得回幾句。陳蘊便逾發來勁,能與謝氏纏上大半日的道理。謝氏為了躲他叨叨,少不得往陳蘅、莫氏院子裡避。可陳蘊呢,見了面,沒說完的話繼續說,能將人煩過半死。
莫老夫人笑道:“阿蘊上進,知曉掌家,你就輕鬆了,只需含飴弄孫,由著他去。”
莫氏道:“他什麼都管,不讓他管,又搬出他阿耶,且由了他去。我的陪房管著一處山頭,雖說這裡熱鬧不如都城,可陪房管事跟著楊造林學了一年,一年四季都能種出時鮮菜蔬來,比我兒婦的山出息好。
我在縣城官衙旁邊開了一家書肆、一家大酒樓,菜方子用的是阿蘅給的,雞鴨魚用的是自家山上出息的,菜也用自家的,一個月也能掙上千兒八百兩銀子。”
雖說有兒女,但手頭還得有份出息。
自己有錢,或是留給兒孫,或是打賞下人,又或是添置個什麼,也都是方便的。
想到都城那偌大一份嫁妝、家業,而今落到莫靜之手裡,有了出息拿不到,還被莫靜之貪了去,莫氏的心情很是鬱卒。
她不止一次地想:莫靜之未出閣前,原是清高無塵,目無金銀的女子,如今怎的就鑽到錢眼子裡了。
莫老夫人問道:“阿西今兒好些了不?”
莫三夫人道:“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