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章)這樣分,但凡明眼人都覺得不公。
莫氏又補充道:“雖說你三舅得了二成,可你四舅母鬧得厲害,你三舅便讓出半數家業,雖他們三房各得三成,三房得一成即可。你外祖母聽聞後,道‘我今次隨阿西前往永樂縣定居,太公的屍骨遷移永樂縣,你們在晉陵、金陵、廣陵各建一座衣冠墓,我若百年之後,亦按此例。’”
莫西行事沉穩,又最是謙讓。
如此一來,莫大舅不幹了,說自己才是長子,理當奉養老母,更當讓自己的父母葬入自己這支的墓地。
莫老夫人怒喝道:“你是長子不假,可這些年,在我跟前敬孝的就是莫西一房人,我早習慣與他們生活,你不想氣死我這老骨頭,就照我的話做。”
莫靜之將整個廣陵基業給自己的兩位兄長繼承,這親疏之間就分別出來。
偌大的莫氏因為莫靜之幾封信,如今分崩離析,還分成了幾支。
再大的家族,經這麼一分,也算不得大世家。
莫氏吐了口氣,“過幾日,你三舅家的老僕會抵達永樂縣,你先令人拾掇出來。”
說讓陳蘊拾掇莫府,實則邱媼已經派人去清掃、整理,差缺的東西亦得在添補上,只待莫西一家抵達就可入住。
莫氏沒有提,莫大舅去晉陵,晉陵是個好地方,追隨的族人亦有二十幾家一百五十多人;莫四舅去金陵,追隨之人高達百戶有六百多人,委實莫四舅最會行商,又最會撈錢,在這世道,有錢就會有權;就連被驅逐出去的莫二舅,亦得了七戶三十多個莫氏族人攜家財投奔。
唯有莫三舅,莫氏一聽說是去貧困的永樂縣,個個都不樂意。此次前來的,只得莫三舅一房人與莫老夫人。
大家都說,莫老夫人是心疼女兒莫氏,母女倆都沒了夫主,正可相依一處,再加上莫三舅自小與莫氏的感情最好,莫三舅亦有與胞妹作伴的心思。
他們兄妹好,卻不能拖累其他族人。族中召會時,也說了各隨心意,所有族人選擇一處落腳,一旦入了分支族譜,將不得再改。
莫老夫人做了莫氏宗婦幾十年,手頭多有節餘,她是不忍看莫三舅太過禮讓,也吃虧得厲害,這才決意跟著三兒子來永樂縣。
莫大舅、莫四舅雖有不樂,卻又不敢反對,只得各自照著約定分支單挑大樑。
陳蘅道:“為甚莫氏大房就一定要管族人?”
莫氏輕斥道:“莫家的情形與陳氏不同,一來陳氏傷害過榮國府,二來陳氏從未對我們有過幫襯,可莫家不同,乃是百年大世家,族人們相扶相攜走過這麼多年,突地甩手不管,是要被鑿脊樑骨的。陛下忌諱莫氏勢大,只怕太子也忌諱得很,太子妃才會寫信說這事。”
莫靜之不是得了晉德帝與太子的青睞,只要她一句話,還不得應付過去。
怎就好好的要分支?
說到底,還不是莫靜之自己有了私心。
晉德帝少年之時,就怕莫氏外戚干政,後來還是莫太后費盡唇舌將手足兄弟逼離朝堂,晉德帝方才罷休。
而今,晉德帝連連對世家門閥下手,也有防備之意。
陳蘅微怒,道:“本末倒置,門閥勢大,自晉立朝便有,各地的匪賊不除,就想著除世家。”
莫氏道:“皇家的事,我們休要過問。太子妃此次行事傷了你外祖母的心,虧得這些年你外祖母讓你三舅每年送二十萬兩銀子給她零使。她的嫁妝不豐厚麼?倒是越來越心大,還說當年太后每年一百萬兩,為甚到了她只給二十萬兩?”
莫靜之變了!
不再是那個單純美好的少女,變得有心機,雖然分支有保護孃家的意思,指名讓她兄長留守廣陵,執掌宗主,公正、公允之心已失。
“我交給她打理的店鋪、田莊,怕是討不回來了,去年、前年的收益,到現在都沒送來,說是她手頭緊,需要週轉,我瞧這定是藉口。”
莫氏沒提,莫靜之竟拿陳蘅說話,在信裡說“蘅表妹是個能賺錢的,想來姑母不屑一點收益”,什麼叫不屑,他們一家在永樂邑過得容易麼?
永樂邑現在的一切,都是他們自家攢來的。
莫氏看過莫靜之的信,又氣了一場。
她真是白疼這個侄女,不,莫靜之的骨子裡到底隨了莫南多一些,莫南就是這等自私的性子。以前養在莫老夫人膝前,她還能顧忌體面,而今倒是擺起闊氣,三天兩頭在太子府宴請幕僚、名士,又以一副大才女自居。
原就是成親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