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章)“與太后當年長得真像,這樣挨近了,越發像母女。”
“你們這嘴啊,就會胡說,我與永樂可差著輩兒呢。”
莫太后很高興,拉陳蘅坐在身邊,噓寒問暖一番。
反是德淑,一心想盡地主之誼,要帶陳蘅好好逛,可太后拉著陳蘅不撒手,她自小就懼太后,不敢說一個字。
寒喧了一陣,太后道:“德淑,帶阿蘅到外頭賞花去。”
德淑就等這話,立時帶著陳蘅去御花園。
太后斥退左右,姑侄二人說起體己話。
莫氏道:“上回三兄入宮,姑母聽說了罷,父親保的媒,想將阿蘅說給三叔家的恆之。”
都是太后的孃家人,太后自是滿意的。
“早前,我原想將德淑嫁給莫家侄孫兒,瞧著皇后的意思,想把德淑嫁回謝氏。”
德淑性子弱,太后並不喜歡,不過是想多幫襯孃家一分。
莫家有人娶了公主,將來生下的兒女就沾了皇家血脈,到底是不同的。
可謝皇后生怕自己的女兒受欺負,明裡暗裡地表示“德容遠嫁魯郡,本宮不想再讓德淑遠嫁,且留她在都城。”
說是不捨遠嫁,當太后不知,還不是早早就在謝氏替德淑尋夫婿。
太后聽說後,心裡不喜,認為謝皇后瞧不起莫家。
謝氏雖然大世族,莫氏在江南的勢力也不弱。
她懶得與謝皇后計較,這件事就算揭過了。
太后又道:“這親事甚好,難得你父親、叔父都覺得好,兩個孩子無論容貌、才學都是般配的。”
她是很樂意看陳蘅嫁回莫家的,表兄表妹,親上加親,一來陳蘅代表的可不止是陳氏,亦代表了太后的顏面,畢竟太后待莫氏、陳蘅母女不同,就如她的孫女要嫁回江南莫家。
莫氏笑了又笑,“幸而早早議親,阿蘅在書畫會一展才華,上門提親的人可不少。”
姑侄二人說笑了一陣。
太后瞧得出來,莫氏對陳蘅嫁回廣陵莫氏極是滿意,對身邊的大宮娥道:“把東西取來。”
這是一個盒子,很漂亮的盒子。
太后道:“前些日子,陳安、陳葳遞了摺子,請求賞賜永樂縣郡主打理權。上回你三兄入宮提到這親事,哀家就預備好了。盒子裡裝的是朝廷頒給阿蘅的永樂縣打理文書。在永樂縣內,陳蘅有任免縣內所有官員的權利,裡頭還有現任永樂縣縣令、縣丞的調令。”
永樂縣令調往他縣任縣令,去的是穎川的富庶縣,而縣丞亦調往他縣為縣令,是洛陽的一處小縣,算是升職。
莫氏福身道:“謝姑母恩典。”
“早前的是,是淳兒對不住阿蘅,這些是哀家對阿蘅的補償。”
如果陳蘅不是要嫁回莫氏,太后許不會插手,其實有封號,有供奉就很不錯,再有沐食邑算是錦上添花,而今拿到沐食邑的自治打理權,等同國中建有一個小國,有些小藩王的意思。
太后又道:“阿蘅可曉得要將她嫁配給恆之?”
“這孩子許是害羞,裝傻充愣,恆之多好的孩子,怕是背後偷著樂?”
莫恆之是天下貴女都想嫁的夫婿,無論容貌、才華、德行皆是人中翹楚。
太后搖了搖頭,“幸而是親生母女,不知道的還當你是後孃,瞧瞧說的這話。”
就算女兒滿意,少有莫氏這樣說的。
可見,陳家對這門親事的看好。
太后嘴上輕斥,心下卻是歡喜的。
莫氏笑了一下,“三兄想趕回江南過年節,正月是母親大壽,三兄想帶陳蘅去江南,給母親賀壽。再則,讓她先熟悉熟悉莫家,與恆之見見面,雖說不是宗婦,也非嫡長兒婦,永樂縣卻是要他們夫婦自己打理的。恆之太少,心高氣傲,我又怕他瞧不上阿蘅。”
太后惱道:“他敢?”
陳蘅哪裡不好,跟她親孫女似的,莫恆之還能瞧不上?
“這門親事,可是他伯祖父保媒,又是他祖父祖母皆看好的,他敢違抗,哀家就容不得他。”
“有姑母疼著阿蘅,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太后拿到打理沐食邑的文書,原就有添禮的意思,聽說陳蘅要去江南,太后又吩咐女官:“將哀家的私庫開啟,布帛就不必動了,珠寶首飾都裝成兩份,長房一份,三弟那兒一份。郎主、公子、夫人、少夫人、女郎們的禮物都不能落下,好好替哀家整理出來,明日哀家要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