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初的特點,靈活性,還有血營有許多破例的地方,朝廷也不容允他們編制過大。

但出了城後,王蕭二人各帶著一支軍隊離開了長安,各自三千人,帶少了不管用,帶多了令人矚目。並且這六千人中一半以上是胡人戰士組成的。血營的胡人戰士也幾乎全部被帶走。

王畫再次帶著殘剩下來的血營將士回長安,繼續招兵拉練,除了武則天與少數重臣外。居然沒有一個人知道血營這次的行動。而且知道的幾個人都十分地擔心,怕他們暴露目標。

到現在王畫還沒有將望遠鏡的事公開。這玩意兒一公開,準得流失。如果靈活機動的突厥人手中有了這個利器。唐朝軍隊會將更被動。因此王畫心中想法是寧肯這種東西不要面世,也不將它打算公開出來。

這一次回來後,王畫又製作了一些。其實打磨鏡片並不困難,同時王畫還進行了一些改革。原來歷史上最早出來的望遠鏡是單筒望遠鏡。木柄。王畫手裡沒有橡膠、塑膠,於是用木膠、鹿膠還有一些油墨。再加上一些鐵絲鋪筋等材料做成鏡柄。這樣更柔軟,同時還可以做一些微小的焦距調整,比木柄更容易攜帶。

不過這個柄王畫摸上去,感覺怪怪的,因為有鐵絲,有些扎手。還有一種粘乎乎的觸覺。

王畫一路軍隊分發了十柄。這種東西就是在血營內部,還是有許多戰士並不知道有這種東西存在。所有掌管望遠鏡的斥候,都是血營的心腹,家世還要可靠。知道內情的人稱他們為掌眼人,或者眼睛。

但王畫知道。這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這件事早遲還會讓更多的人知道的。保密一天是一天吧。

再就是棉花。

平常人家倒也罷了,因為是李顯授意的,這引起許多人關注。一開始田間稀稀疏疏的。笑的人有。說李顯不懂農事。敬的人也有,說李顯關心民情。但到了五月份後。漸漸不對了,棉花長大了,枝繁葉茂。一朵朵或黃或白或紅的花朵開得象天上的繁星一樣。因為得到了很大的空間,還有肥料,母株更是茁壯成長,都象一棵棵小樹一樣,立在農田間。

連武則天聽到訊息後,帶著大臣。還從坊間請來了幾個高昌商人,一邊看,一邊詢問,這種草棉子與高昌的草棉子有什麼區別?

幾個高昌商人彎下腰去檢視。不但有區別。區別可大了。他們哪裡的草棉上能掛幾個桃子?現在這裡的草棉子才掛了第一批棉桃,就有十幾個,將棉枝都綴彎下去。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皇家出產的東西就是與眾不同?一個個茫然地抬起頭說:“陛下,不是好,是太好了但在想另一件事,西域的草棉子量並不大,但每年織成的棉布,能為許多百姓家中增加一些收入。唐朝中原如果能出產這種棉花,對高昌人來說,可不是一件好訊息。

武則天可不會管高昌百姓生活得好不好,她聽了後十分高興,吩咐李顯務必請手下農夫慎重看管好這些棉花。等到收穫後,看一下畝產,以及到底有多少效益。

其實演算法都不對,李顯的莊子是良田,還有他是肥料只管堆,差一點將棉花堆得長瘋了。如果不是打枝打得及時,有可能會出大問題。還有就是有棉產品出來,也是按長安的物價計算的。這是截

但造成一今後果,棉花普及起來比王畫想的還要快。

到了六月末,一些早熟的棉花終於耐不住,欣欣然地將果殼撐開,露出雪白的棉絮。這一下子更轟動整個長安了。武則天再次帶著大臣。來到田間察看,然後看著農莊裡的僕役們,將棉花采摘下來,還有一些曬好的。於是興致勃勃地看他們脫籽,然後仿紗織布。一條棉布出來後,命大臣們賦詩。

讓李顯出盡了風頭。

然而果如王畫所想,得到一些大約的產量與種植要求後,許多家族開始新的一輪搶地風波,特別是西域的地方,哪裡到處都是荒地,現在卻成了寶貝。還有這個採摘十分麻煩。又有農夫,從哪裡來。

風雲,終於從長安開始,擴散到各地。至於李顯這塊田裡的種子。更成了搶手貨。弄不清楚啊。不敢用西域或者嶺南的種子。李顯雖然是中庸,可身後還有一個強勢人物。這個勢能不借麼?

只有到這時候,李顯才明白王畫說了一句,我幫你,可就幫了這個。棉花。那個什麼航海,到現在還沒有音訊。可現存才看到,就是這棉花,對他產生多大的幫助!

很感謝,可不好當面酬謝,於是在聽說自己女兒經常與王畫“鬼混”在一起,讓李裹兒帶了許多珍貴的首飾,賞給王家。結果王畫只留了一部分,送了三鳳與大鳳,還有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