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6部分

景泰藍五道工藝,第一就是制胎,將紫銅片按照圖紙剪出不同形狀,用錘子打成各種銅胎,再上好焊藥,高溫焊接。現在沒有焊接技術,只好用高溫煅燒,更費時間,工藝也變得更復雜,成功率還很低。但有一門好處,因為銅有延展性,所以能用錘子將它硬性打連在一塊。

就是燒燬了,還可以重來。不象瓷器,燒報廢了,也只能當作廢品處理。因此一件景泰藍是幾塊銅皮子鑲連在一起的。這一點也不象七寶燒,倭人用模具直接做成一個整體銅件,再做七寶燒。

不是景泰藍就燒不出來大鼎,景泰藍界的大師,張同祿就燒過一件《鼎世中華》,美侖美奐。但作為九州之鼎,它的體積嫌小,也不能呈一個銅皮子。所以王畫的構想是先用紫銅鑄成一個大鼎。因為代表著九州神器,這個鼎形一定在厚實穩重雄偉,不能燒成一個小香爐,那就糟糕了。

王畫設計了許多鼎的形狀,在那份草圖上還用了三角鼎,可是後來看著不舒服,改成了四方鼎,四方天下,這樣更充滿了豐厚的感覺。樣式也很象後來出土的商代司母戊方鼎,但雙虎噬人頭紋飾耳改成了雙龍耳,直接是兩條金龍盤旋於鼎身之上,做耳。鼎囊稍微薄了一點,但肯定不能用銅皮子。

但鼎身更高,達到了近四米高,正因為有了這麼高的高度,才能看上去更加氣勢宏偉壯觀。還有一個作用,有了這麼大的鼎,鼎壁面積更大,這可以有足夠的面積寫上這一州的地形、歷史、人種情況、部族分佈、音樂、動植物、舞蹈、礦產等等,並且配上相關的圖畫。

所以只有燒紅後,一塊塊鑲接,然後打磨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