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倒於地,他現在是沒有退路了,不求普潤不行了。崔日用說道:“昔日少林寺法僧協助過太宗平定王世充,因此少林寺名為天下法寺之首。大師,如果他日成功,於國於民有利,而且大師名號將垂響史冊,就是寶昌寺都有可能因為大師的功勳,成為天下名寺。”
說著掏出了幾大錠重得幾乎都拿不動的金錠,說道:“這是我捐給貴寺的香火。但這才是一個開始,如果功成名就,貴寺將會得到更多朝廷的捐贈香火。”
沒有辦法,只好用名用利來誘惑這個大和尚。
普潤還在猶豫不決。
崔日用說道:“大師,此船好上不好下,到達彼岸後是金光大道。下了船,就是地獄苦海,三思。”
軟硬兼逼了一句,普潤再次找了一個理由,會面了李隆基。帶了崔日用的口信,並且崔日用在信中說道:“此時不得不發而。”
趕快動手吧,再不動手來不及了。
李隆基也知道拖得太久了,可是他與李旦皆沒有過什麼好主意。
自己的事自己清楚,以現在自己手中的這點能力,還不足以剷除韋氏。
因此,李旦下了一條命令,立即通知太平公主,想方設法將李憲掩護,最好讓李憲立即趕到靈州。實在不行,讓他潛入終南山。
這也是一條比較消積的舉措,雖然知道因為太平公主這個方法,使大家贏得了可貴的數天時間,也知道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拖延,離王畫發兵的時間越來越近。然而未必能等得起來。
讓李憲出逃,是替李旦一家留下一條後代。而且到了靈州後,李憲忠厚老實,又有些才華,如果自己兩家全部被韋氏殺死。那麼王畫出兵成為必然的事。在挑選人選時,李重俊的怏怏不樂,與李成器的忠厚,將會成為鮮明的對比。況且還有李持盈在旁邊幫助。最後李成器會替代李重俊。
但這個結果顯然不是李旦想要的。
李成器雖然因為忠厚,會贏得王畫好感,然而以後就成了大事,皇權也會被王畫輕易地架空。
而且就是李旦也不想自己慘遭殺害。
但比被韋氏滿門抄斬的好。
就在韋氏準備動手,李旦也做好了束手就擒的時候,情況再次一變。
一份加急軍報送到了皇宮。
這段時間,血營在連續地調動,一開始在各州調動,也沒有引起警覺。直到軍隊一起匯合在臨州城下,才引起唐朝斥候的注意。
經過調動,血營在臨州前聚集了六萬正規軍隊,以及兩萬民兵,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八萬人。比上一次攻打長安兵力多了很多,而且帶來了一百多門那種小炮。大軍在臨州撞擊了一下後,立即分成兩部,郭知運帶著三萬軍隊南下疊州。這是要分成兩部,一部正面攻擊渭州秦州,一部還是從上一次進入長安的路線,自成州到鳳州,再到陳倉。
雖然早有了思想準備,可聽到這個訊息後,韋氏頭腦還是一陣眩暈。
她再次將大臣召集在一起,也就是她的心腹,不過現在朝堂上不是她的人很少了。這些人還有,可處在絕對的弱勢地位,也沒有了發言權。
這些大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雖然以長安為中心,駐紮了許多軍隊,可是軍隊分散在各處,因此守衛每一州城的軍隊還不能讓人滿意。可這也沒有辦法的事,難不成以長安四周二十幾個州府駐紮上一百萬軍隊?
唯一一點,那就是城牆之險。野戰,沒有一個人敢想了。那不是在野外作戰,是分明送死。不過這個城牆之險當真那麼牢固?
還有,兵力還不敢隨意擅動,朝中沒有名將,然而血營名將不知凡幾。就是王畫的師父孔黑子,在裡面如果不是資格,他都不能排進去。血營動用了八萬軍隊,但是不是真是這樣的?說不定這八萬軍隊中實打實的正規軍只有四萬,那麼還有近五萬軍隊,會不會乘眾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南方,從北方出兵長安?
想了半天,韋巨源說道:“太后,不要擔心,臣都想起了一件事。這一次血營出兵,有沒有打什麼旗號。”
對啊,眾人恍然大悟。不管是什麼理由,最少得有一份檄文吧。就象徐敬業反唐,他手中還一個皇子也沒有,還讓駱賓王寫一份膾炙人口的檄文,以圖得到大義。
王畫文章就寫得很好,他手裡面還有一個李重俊,如果出兵長安,為什麼一篇檄文都沒有呢?
韋巨源又說道:“太后,臣還斷定他繼續在坐望。解鈴還需繫鈴人。”
他自作聰明,認為王畫是在演戲,目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