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5部分

不過他說的交出來的時間,要到幾十年後,等到那一件事發作後,他來收拾山河。

所以發下這個毒誓。

但用了冠冕堂皇的藉口推去。實際上不要多,如果他想解決那個問題,只要張守珪不將他收為養子,不傳授安祿山軍事知識,安祿山就不會成長。但關健他不想平息這件事。

可王畫這個平滅四夷的想法,深得李隆基的喜歡。

他立即答應下來。

王畫奇怪地問道:“咦,難道世子真相信了?”

“王大總管,為什麼不相信,我常與父王談及大總管。說過一件事,如果大總管真想謀反,與幾大家族哄抬糧價,動搖國家根本,再派兵到嶺南兩相夾擊,未必不能成功。之所以沒有這樣做,無非不想百姓因為戰亂遭到池魚之殃,也不想動搖國家的根本。”

李隆基小小地拍了一個馬屁。

實際上原來不是不想謀反,而是李旦說的,王畫忠的是國,是百姓,但他那個國不是朝廷,是指這個天下。對李氏宗族卻不是很尊重的。後面的原話,李隆基沒有說出來。

既然李隆基這樣想,也是一件好事,王畫心裡面想道。

不過李隆基心中有些緊張,王畫的要求從易到難,一件比一件更讓人頭痛。不知道他接下來又會提出什麼條件。

王畫繼續說道:“第五條,就是九州之鼎。”

李隆基聽了心中一振,這個原圖他也看過,雖然是草稿,然而其中含義深遠,大禹九州之鼎他沒有看過。但在他想來,就是大禹九州之鼎也未必能趕上這個九鼎。

如果自己繼位,這個九州之鼎正好製造出來,是不是代表著聖皇出世?

他想得很好,根本與他無關。王畫製造九州之鼎,第一個是宏揚民族奮發向上進取的精神與榮耀。千萬不要象後來宋朝那樣,閉關自守。第二條,後來為了國界線扯皮不清,有了這個九州之鼎,那麼就有了法理依據。

沒有永遠的王朝,沒有永遠完美的制度。

就是他找出了皇權分散的辦法,也許會多延續幾百年,但這個王朝屹立長久後,還會轟然倒地。

那麼有了九州之鼎後,以後爭議邊界線時,就能作為一條最重要的證據。

第三條就是開闊世人的見識,讓國人知道原來天下是這麼大,各地出產這麼多物產,有這麼多風俗習慣。

第四條,也是工藝的集大成,王畫也想製造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人的工藝品。

李隆基正襟危坐,傾耳恭聽。

王畫說道:“這個九州之鼎,我可以出財力,但因為它牽涉的知識很多,到時候我需要朝廷無償地支援我各個行業的能工巧匠以及物資場地,以及我需要的時候,朝野各個丹青高手,書法大家,以及文章大家為九州之鼎點綴筆墨丹青。”

“此乃千古之盛事,就是王總管不提出這些要求,孤也可以替朝廷答應下來。”李隆基肅然道。

王畫心裡想到,什麼千古盛事,無非滿足你的虛榮心。

但王畫不想戳破他這個小心眼。又繼續說道:“第六點,就是我屬下的道教。”

這是正題了,李隆基擔心的無非兩條,一是西北如何處理,這些勇將王畫如何處理,第二條就是這個道教。

沒有一個人知道王畫手中這個道教有多少教民,只燃放了三次,第一次將洛陽弄得一團糟,第二次輕取靈州,第三次奪下臨州。

它與血營將士兵一樣成為唐朝的一大腫瘤。

李隆基再次聆耳傾聽。

王畫說道:“這個教派有數百萬人,但是核心的成員不是很多,大約只有十來萬人,他們大多數得到我的一些恩惠才培養起來的。既然我要協助你,也會將這個道派取消。不過這些核心成員還在,想取消很難。因此,我打算在協助你們事情結束後,詢問一下這些人的打算。有的人離開朝廷,去了大洋洲。”

李隆基臉上抽搐了一下,但不敢發作。這一次王畫遷移百姓遷得太狠了。當然,如果王畫將大洋洲也交給朝廷,遷移得再多,也沒有關係。但這一點是不可能的。

王畫瞅了他一眼,看出來他的心事:“世子,大洋洲的事第七條與你談。我說的還是這些教民。為了保證他們安全,逐一交談。如果不情願離開朝廷的,我讓他們留下來。但必須解散教派,如果願意離開的,你們必須答應放行,讓他們前往大洋洲。因為防止萬一,這都是在私下進行的,所以遷移教民,要從明年開始。今年只是安排。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