滈等十五條河流。以王畫的身手,如果不攜帶其他人,想進出大內皇宮很難,但在長安城中進進出出,也非難事。
這說法也有所偏頗。
水路肯定不行了,經過王畫大鬧洛陽,對水路現在唐朝管理很嚴。只有從城牆翻越進出。但這個難度也不小,現在重兵把守,城牆上巡邏十分森嚴。就是王畫一人行動,也十分小心謹慎,才能翻出去或者翻進來。
劉幽求很滿意地離開。
第二天,三方分成三路,李隆基帶著王毛仲、劉幽求是一行,陳玄禮他們又是一行。先後趕向了樓觀臺。
樓觀臺是終南山一個很有名的風景點。
據傳老子出函谷關時,函谷關令尹喜迎老子於樓觀,請為著書。後來老子出關到了西域化身為佛,送身西方氣運。這玩意兒不知是真是假。後來尹喜就此地,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初成草樓觀。到了魏朝道教盛行,規模開始擴大,唐朝到了巔峰。
此時春暖花開之季,樓觀臺遊人很多。李隆基沒有敢上去,而是再次讓劉幽求到了樓臺觀尋找王畫,他與陳玄禮一行人站在山腳一處隱蔽的樹林裡等候。
劉幽求到了樓臺觀,看到王畫正在揹著手,站在歐陽詢親手書寫的《大唐宗聖觀記碑》前面欣賞歐陽詢的書法。但是他戴了一頂很寬大的幞頭,將眉梢壓住。如果不是劉幽求刻意尋找,都未必能找到王畫。
他上前咳嗽了一聲,王畫會意,也沒有言語,一前一後下了山。來到這個樹林裡,劉幽求看了看身後,確信沒有人跟蹤,才將王畫領了進去。
走了進去,鳥語花香,小溪潺潺,李隆基等人正坐在小溪旁邊的石頭上。
幾個人聽到了腳步聲,一起扭過頭去。
陳玄禮他們幾個人心中很激動。
王畫這些年是一個傳奇。在工藝界,他是一個頂尖的匠人,經他手上創造了許多前無古人的精美工藝品。
在學子心中,他琴棋書畫,詩文歌賦,無一不精通,再加上他與幾個公主郡主曖昧的關係,使他成為讀書人嚮往的才子。
作為大臣,他擔任過地方大吏,朝中官員,還做過欽差,也是一個治世能臣。
但都沒有他作為武將來得耀眼。
雖然陳玄禮等人自視其高,對王畫還是很敬佩的。
腳步聲臨近了,兩人轉過了一片青翠滴綠的竹林,現了出來。
陳玄禮幾個辨認了一下,立即站了起來,恭敬地說道:“王總管好。”
很嚮往的表情,李隆基也是無奈。他也站了起來,說道:“麻煩王總管了。”
替他們做了介紹。
當聽到王毛仲與陳玄禮名字時,王畫眼睛停頓了一下。這兩個人同樣很有名氣的。但他立即轉移了視線,隨意找了一個石頭坐下。
李隆基將他的計劃告訴了王畫。
這也是他喊王畫出城的第二個原因,在城中不好見面。所以出城碰一個頭,這份計劃是他自己制訂的,還請王畫做一個參考,看有沒有什麼補充的地方。
王畫聽完後說道:“就依世子的主意。”
對現在皇宮的情況他也不太熟悉,實際上說到底,手中的力量足夠了,就看羽林軍中能有多少內應。也沒有李隆基準備的充分,因此,他沒有對李隆基的計劃提出異議。
李隆基興奮地說道:“那麼我們今天晚上二更動手吧。”
“今天晚上不行,要動手,明天晚上。”王畫立即否認道。
主要原因,他不好進城,也許李隆基能給一些力量掩護,也不容易發現,但現在長安城戒衛森嚴,如果萬一發現了怎麼辦?還是以穩妥為主,夜晚潛入長安城內。但未必能在二更前找到機會,就是找到機會,還要做一些佈置,時間也搶不過來。
李隆基還不知道王畫的原因。可是王畫既然這樣說了,他只好道:“那就明天吧。”
王畫又說道:“還有,五更時分,將那一千五百套盔甲送到我住的地方。”
五更時,天還沒有亮,但是各個商販也起床開始進貨送貨的什麼,是最不引人注意的時候。
說完了,王畫沒有多說話,拱了一下手就離開了。
正好今天很空閒,他找了一個無人去的險峭山嶺,爬了上去,臥在山頭上,看著滿天白雲。心中在想著心事,與這次政變無關,是工藝品。
九州之鼎涉及到的知識面太廣了,他將前世的一些知識回味一遍。
王畫走得有些無禮,劉幽求有些惱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