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反倒是自己死傷殆盡。…;
楊定麾下的兩萬步兵裡面僅有三千多弓箭手,這些弓箭手因為要背弓揹著箭囊,身上沒有披著重甲,只是披著皮甲,中央軍四千弓箭手在前幾輪的箭雨裡首先都是問候那三千多西涼弓箭手,幾輪箭雨以後,西涼弓箭手們已經沒有人再敢站在那裡,都學著那些兵油子們,趴在地上裝死。
缺乏弓箭手的空中支援,那些對董卓還有一些忠心的西涼步兵們只得往山坡攀爬,趕上來跟中央軍步兵對抗,怎奈何他們在過去的幾天裡,被楊定驅趕著急行軍,體力早就耗得差不多了,沒等到了半山腰就手軟腳軟,連兵器都拿不穩,就在這時,山坡上還滾下來許多大石頭小石頭,往這些往山頂攀越的西涼兵們衝下去,當場又砸死一兩千人。
少數攀越上來尚有戰鬥餘力,又幸運地躲過山上滾下來的勢頭的西涼兵,正遇到虎視眈眈的中央軍槍兵,那些槍兵先是從背後抽出幾支標槍,那些標槍都是堅硬的棗木杆上嵌著鋒利的鐵製槍頭,都只有四尺長,靠著這些槍兵驚人的膂力甩將出去,少則穿透一個西涼兵的盔甲,多則將前後擁擠而來的幾個西涼兵穿透,如同拿一根鐵釺將幾個青蛙串起來一樣。
呂布在認識到“三刀不如一箭,三箭不如一槍”,便在中央軍的體系裡,減少刀盾兵的人數,將槍兵的人數擴大,讓每個槍兵背後都背上兩杆標槍。
呂布記得,在東漢末年,能用標槍作為武器的只有西涼馬超的兵團,傳說是當年羅馬三傑大戰時其中一位失敗,一直往東方退卻,退到西涼,影響了西涼馬超等人作戰方式。呂布採納標槍作為一種武器,主要考慮到,標槍跟弓弩相比,有三個好處,一是由於其自身重量大,儘管初速慢,但是在近處投擲時,準確度和威力還是不容小視的。尤其給敵人造成的心理震懾很大;二是同樣由於其重量大,所以如果擊中敵人的盾牌,會造成敵人活動不便,從而妨礙作戰,如果拋掉盾牌,就會陷入缺乏防護的境地;三是成本和消耗工時比弓弩低,比較方便使用,訓練較易,不象弓弩一樣需要專業訓練,而且標槍的鐵頭很細,在能夠穿透敵人鎧甲的同時,會迅速彎曲,即加強殺傷效果,又避免了敵人把它投擲回來。
最重要的是,標槍彌補了短程攻擊的盲區,當敵軍靠近的時候,或敵軍已經跟我軍糾纏到一起的時候,我方弓箭手已經不方便出手的時候,槍兵便可以投出標槍,克敵制勝。
因為呂布的這點考量,中央軍的攻擊順序便變成霹靂車兵、步弩兵、步弓兵、騎兵、槍兵、刀盾兵,都是根據攻擊的距離來定的。
在大批靜止不動的弓弩兵旁邊,還流動著上百名弓弩兵,他們是根據敵方中高層將領的移動而移動,找準機會,便射殺敵方中高階將領。
這支團隊便是遠端攻擊軍隊裡的精英部隊,呂布就根據他們的行為特點,命名為狙擊隊,每一個師團只有一個狙擊隊,全部是弓兵、弩兵裡面的精英,專門負責狙殺敵方頭目。
楊毅是楊定的族弟,在楊定軍中擔任屯長,手下管著四五百人,因為追隨楊定日久,多少經歷過一些陣仗,遭遇埋伏,他不急不慌,連忙讓人舉起盾牌,向山坡攀爬,一邊攀爬,還一邊吆喝道:“兄弟們別慌,敵軍人數並不多,我們鎮定下來,冷靜反擊,我們還有勝的可能!”他這句話剛剛說完,一杆標槍投射在他的盾牌上,四尺多長的標槍紮在他的盾牌上,讓他的行動有幾分吃力,他就想側過盾牌,拔去標槍,堪堪把他的脖頸漏了出來,一支弩箭噗嗤一聲,不偏不倚地,射中他的脖頸,楊毅翻身倒地,氣絕身亡,他手下那四五百人原本在他的指揮下,都一窩蜂地往山坡爬,可當他被弩箭射死,那四五百人六神無主,諾幹人厲聲吼道為屯長報仇,卻又被幾隻突如其來的羽箭射翻在地。…;
如此這般,楊定麾下這兩萬步兵裡面那些膽敢露頭出來反抗的中高層將領都被射倒在地,群龍無首的西涼兵,聽到中央軍“同是漢人,何必互殘!繳械不殺,投降有賞!歸順中央,世代榮光!”的口號,再看看那些奮起反抗被箭羽射翻在地被標槍刺穿身體倒地的西涼兵,許多西涼兵紛紛拋下兵器,趴伏在地,等待中央軍的收編。
呂布有一個理念,在打內戰的時候,要儘量避免打殲滅戰,搞那種長平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某某戰役、某某戰役、某某戰役之類的一下子就把同根同種的同胞們搞死幾十萬,還洋洋自得地宣傳來宣傳去,有什麼意思,有這樣的戰力,不如留著去打倭國鬼子。
因為極其厭惡又無法避免內戰,呂布只能選擇“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