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和呂範商議後,又命賀齊前往征討,傳命各縣出兵五千,由縣尉率領,統歸賀齊指揮。賀齊認為,山越人兵多,自己兵少,在部隊到達餘汗與山越軍對峙之時,便不再前進,怕深入進軍後被山越人斷了退路。於是命令松楊縣尉丁蕃率所部留置餘汗。丁蕃認為,自己原是與賀齊平起平坐的郡吏出身,如今成為他的部屬,受其指揮,心中不服,不肯留下。賀齊堅決執行軍法,斬首丁蕃,於是全軍上下,無不震驚,沒有不服從命令的,都同心協力,拼死力戰。
賀齊部署一部份兵力留守後方,然後親率主力攻打洪明等部,連連大敗洪明等將,並臨陣斬殺洪明,迫使洪進、吳免、苑御、華當四將全部投降。賀齊又乘勝率軍打敗駐紮在蓋竹的吳五,然後,軍鋒又轉向大潭打敗山越軍,迫吳五、鄒臨也投降。這一仗討平東冶地建安、漢興、大潭、蓋竹等處,共斬殺山越軍六千人,並且俘獲了山越諸多名將,收編精兵萬餘,恢復了原設縣邑,穩定了邊境秩序。
孫策奏請朝廷任命賀齊為平東校尉,重新恢復了大漢朝廷在東冶地所立的各個縣。
隨後呂布親自任命賀齊為平越中郎將,專司討伐山越事宜。
任命剛下來,丹陽郡的黟縣、歙縣就發生了山越強族的暴亂。此時,孫策主力正包圍廬江,為穩定境內局勢,便派賀齊率部前往鎮壓。山越頭領歙帥金奇,率萬戶山越民屯守安勒山;另一頭領毛甘率萬戶屯守烏聊山;更有黟帥頭領陳僕、祖山等率兩萬戶屯守屯林歷山,林歷山四面懸崖絕壁,高數十丈,山路危狹,僅容一人,叛眾居高臨下,難以仰敵。陳僕、祖山兩位山越頭領憑險扼守,臨高下石,賀齊官兵久攻不下,將士憂患,束手無策。賀齊畢竟是久經疆場的少壯勇將,他趁夜色親自察看地形,選擇山越人不備的隱蔽緣道,精選輕捷、勇猛之士兵,乘夜以鐵戈斬山為梯潛爬上山,再用垂布以援下,士卒兵勇攀援而上,乘其不備偷襲,且四面俱鳴鼓角,呼號雷動,陳僕、祖山深夜突聞鼓角喊聲,驚懼慌亂,不知所措,放棄扼守的山道,逃歸大營。吳大軍隨即登上山頂向敵營寨猛攻,一舉殲滅盤踞林歷山中的陳僕、祖山叛眾,斬首七千級。歙縣的金奇、毛甘率部眾降。賀齊大獲全勝,平定了整個黟歙地區。此戰,賀齊出奇制勝,是出色的山地攻堅戰例之一,呂布大為讚賞,命人把它寫入戰史。
呂布又派陸遜前去做賀齊的副手,因陸遜是呂布的義子,年方十五,賀齊表面上很尊重陸遜,心底卻以為陸遜是仗著義父的名號的紈絝子弟,但很快地,陸遜的出色表現讓他非常欣賞,發自內心的尊重。
陸遜討伐山越的辦法較之賀齊更徹底。
陸遜先調查分析了江東各地民變的成因,是普通民眾因逃避賦役而投靠豪強大族,淪落為依附民,而豪強大族為了反抗官府徵發、保衛和擴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組成武裝隊伍,這類豪強武裝依山阻險,被官府稱作“山賊”、“山寇”,他們經常擾亂地方,有的豪強集團還與袁紹遙相呼應,對抗中央朝廷扶持的孫策,成為江東地區的隱患。針對這種情況,陸遜採用查戶整頓的方法,將其中的精壯招募為部曲,其他則用於屯田。當時會稽軍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無法平定,陸遜便和賀齊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陸遜來江東之初手底下只有一百親兵,一年後,麾下已有二千精兵。
江東境內許多山區越族居民據險自守,不服從中央朝廷的統治,並不斷起事反叛。陸遜向孫策、呂範建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規望,克敵寧亂。非眾不濟,而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精銳。”孫策採納其建議,徵得呂布的同意,任命陸遜為平越校尉。
這一年,山越大帥費棧被袁紹策反,在丹陽煽動山區越族居民起事,充當袁軍內應,配合袁軍。孫策派賀齊前去討伐,當時賀齊感染疾病,無法起身,十五歲的陸遜率兵前往征伐。
當時費棧足有二萬餘人,人多勢大,陸遜帶去的兵馬只有四千餘人,人馬較少,敵我懸殊。
但陸遜採用多插旌旗牙幢、分佈鼓角、夜裡派人潛入山谷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很快擊破費棧武裝。
隨後陸遜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編入戶籍,種田納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使中央朝廷在江東地區的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
自此之後,陸遜鎮撫山越的辦法成為中央朝廷治理山越地區的最佳方案,讓山越人下山耕種,讓他們不復為害。
之後,陸遜率所得一萬精兵回駐蕪湖,有力地牽制了江東孫氏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