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平陽侯的摺子就由他的親信風塵僕僕地呈送到了宮中。
皇帝看到摺子後大驚失色,心裡難免也猜測著這到底是何人擄走了奎琅,是鎮南王父子,亦或是百越內亂?
皇帝最擔憂的是前者,倘若真的是鎮南王父子擄走了奎琅的話,是不是表示他們有了不臣之心?那麼,接下來他們會不會謀反?
南疆自有二十萬大軍,若是連百越都被鎮南王父子收歸旗下的話,那南疆的聲勢就更為浩大,就算是他們膽敢在南邊自立為王,自己恐怕也一時拿他們父子束手無策!
皇帝越想越心驚,幾乎是坐立難安了。
他不能放任鎮南王父子,要是讓他們穩住了百越,恐怕屆時就更難辦了!
“懷仁,筆……”
皇帝本想吩咐劉公公筆墨伺候,打算寫一道聖旨讓平陽侯便宜行事,可是話到嘴邊,他才想到今日已經封筆封印了,要等到七日後御筆才能重見天日。
皇帝煩躁地皺緊了眉頭,七日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他真怕這麼等下去,南疆那邊會再生波瀾!
皇帝暫時揮退了來遞摺子的人,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呆坐在御書房裡好一會兒,直到劉公公問他是不是要擺駕鳳鸞宮時,他才起身。
今日是小除夕,他要去鳳鸞宮和皇后及眾妃嬪一起用膳。
皇帝帶著劉公公擺駕鳳鸞宮,可是走到半途,皇帝又臨時改了主意,往上書房去了。
上書房裡,隱約傳來年輕人清朗的誦書聲,皇帝微微勾唇,劉公公見龍顏悅色,便在一旁笑道:“皇上,五皇子殿下真是勤勉,今日是小除夕,還在讀書。”
皇帝滿意地頷首道:“本就該如此!”
說著,他大步走入上書房中,此刻裡面只有五皇子韓凌樊一人。
皇帝不由有些驚訝,道:“小五,怎麼只有你一人?”
韓凌樊恭敬地給皇帝行禮後,說道:“父皇,今天是小除夕,兒臣就讓阿昕、阿清他們先回家了。”
皇帝點了點頭,想著五皇子在小除夕還記得多讀書,想必是把自己的一番教誨聽在了心裡,感覺有幾分欣慰,隨口道:“小五,你這兩天讀的是什麼書?”
韓凌樊眸光一閃,恭聲回道:“回父皇,最近兒臣在讀《歸田錄》。”
《歸田錄》是幾百年前一位著名的文人晚年辭官後所著,所記多為朝庭舊事和士大夫的瑣事,基本上是其親身經歷,可說是史料翔實可靠,值得後人借鑑。
皇帝當然也是知道的,於是又問道:“讀到哪一篇了?”
韓凌樊又答道:“《取信於人》。”
聞言,皇帝整張臉瞬間都沉了下來。
這篇《取信於人》說的是那時的一位郭姓大臣在外任西山巡檢,有人向皇帝舉報說這位郭姓大臣和鄰國皇帝有往來,有造反之心,皇帝聽聞後勃然大怒,怒斥那告密者誣害忠良,還將其交由那郭姓大臣處理……後來這個故事就傳為君臣守信的美談,說的就是“用臣不疑”的道理。
韓凌樊在這個時候提起這篇文章在暗示什麼昭然若揭!
想起剛才平陽侯送來的那個摺子,皇帝心口的火苗彷彿驟然間被澆了一桶熱油似的,熊熊燃燒了起來。
“夠了!”皇帝鐵青著臉怒道,“小五,朕讓你多讀點事,別妄議政事,你就是這樣陽奉陰違的嗎?!”
“父皇!”韓凌樊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您聽兒臣說,用臣不疑……”
“朕讓你讀書不是為了讓你忤逆朕!”
皇帝不耐煩地打斷了韓凌樊,這一句“忤逆”幾乎是有些誅心了。
皇帝說完後,就甩袖而去,留下韓凌樊面色凝重地看著皇帝強硬的背影,無奈地嘆了口氣……
這個新年,皇帝註定是過不好了,但千里之外的南疆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
對於鎮南王府而言,這是蕭奕時隔多年後第一次在府裡過年,府中上下也感受到了這種不一樣的氣氛,世子妃大方地讓所有下人都多添了兩套棉衣,又給了加倍的月錢,還額外給下人也添了葷菜,整個王府喜氣洋洋。
到了二十九這一日,過年的準備也都做得差不多了,南宮玥的身子越來越重,最近除了每日的散步都懶得動彈,懶洋洋地窩在屋裡。
“世子妃,這是廚房今日做的饅頭,您瞧瞧是不是很趣致?”
臨近午膳的時候,畫眉和鵲兒各拿來了一個紅漆木食盒,拿出了幾碟熱氣騰騰、造型各異的饅頭。
俗話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