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舞弊以及偏見,無論是會試還是殿試,皇帝和考官閱卷都是要遮了名字的。
照歷來的規矩,要等全部閱卷,評出頭幾名後,再揭開名字,至於點誰做狀元,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比如這探花郎往往是年輕俊美之人,當年的柳探花就是因為那年的榜眼委實相貌平平,皇帝便把柳清雲和榜眼互換了排名。
不過這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皇帝既然想知道這狀元之才為何人,下面的幾個官員也沒人會去逆皇帝的意思,立刻就由陳大學士親自將這份考卷的名字揭開了……
陳大學士頓時雙眼瞠到了極致,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彷彿是見了鬼似的,好一會兒都沒說出話來。
“陳大人……”一旁的另一位大人小聲地提醒道。
陳大學士這才回過神來,面色複雜地對著皇帝作揖稟道:“稟皇上,此人乃是黃和泰。”
話落之後,金鑾殿上寂靜無聲,皇帝和幾位官員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是愣住了,連皇帝一時都反應不過來。
這怎麼可能呢?!
這篇言之有物的文章竟然是出自那個黃和泰的筆下!
可是他不是“草包”嗎?
“快!把這卷子再呈上來給朕看看!”皇帝急聲道,心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似喜還憂。
皇帝再看了一遍卷子,這一次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往下讀,只覺得文章所言字字珠璣,句句良言。
他這次以賦稅為題,多少還是有幾分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私心,想著黃和泰曾寫過類似的題目,總不至於寫得太糟糕,只要他不墊底,說不得還能把舞弊案給和稀泥過去,卻沒想到這黃和泰的文章竟是如此的驚豔絕倫,推陳出新,不過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讀四書五經且來不及,但是他已經在思考國政民生,而且不輸給那些能臣……
皇帝的嘴角終於舒展開來,把黃和泰的那張卷子放到一邊,繼續翻閱起其他人的卷子來,只是有了黃和泰的文章珠玉在前,後面哪怕再有出彩的,與前者相比,就為之遜色,充其量不過是泛泛而談。
皇帝又看了一個半個多時辰後,就乾脆讓陳大學士等閱卷官繼續閱卷,並擇出最好的十份卷子呈上,再由他欽定御批一甲頭三名。
等所有人都把卷子看完後,已經是近午時了。
皇帝從十份卷子中擇出五份後,攤在御案上,不由得猶豫了。
今日的殿試已經並非是擇賢那麼簡單……
若是他點了黃和泰為狀元,那麼會不會再引起考生激憤?!
可若是不點,那豈不是委曲了這篇驚才絕豔的佳作!
皇帝一眨不眨地盯著黃和泰的卷子,猶豫不決,這時,殿中下面幾位閱卷官中走出了一位留著山羊鬍的中年男子,正是李翰林。
李翰林走到殿中,慷慨激昂地對著皇帝作揖道:“皇上,這黃會元不愧是今科頭名,才學出眾,滿腹經綸,今科無人能及。那些徇私舞弊之言真是市井謠言,荒謬之極!”
一旁的陳大學士等人彼此看了看,也是心有感觸,都是面露釋然。
以他們幾個的身份,將來的幾年內也很有可能會成為會試的主副考官,這若是那些落榜的學子動不動就指責考官舞弊,這誰還敢去做考官?!還如何為朝廷擇賢才?!
陳大學士也出列,正色道:“李大人說的是。想必此次殿試後,那些鬧事的文人學子自然也就無話可說。”這次的風波也就平息了。
皇帝怔了怔,若有所思:是啊,本來這次殿試就是為了平息舞弊之說的,現在自己欽點會元為狀元豈不是正好?如此,還有誰會說恩科會試是徇私舞弊。
皇帝眼中閃過一抹果決,終於下定了決心,他拿起一旁的狼毫,大筆一揮,便圈定了一甲頭三名,至於其他考生的排名則交由陳大學士等閱卷官選定。
一炷香後,百來名身著貢士服的考生再次站在了金鑾殿上,靜候佳音。
在一片莊嚴的氣氛中,劉公公親自替皇帝頒旨,宣佈今科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為黃和泰、郭子昂、翁文良,賜進士及第,並宣佈次日在宮中為眾新科進士舉行簪花宴。
眾學子聽得是心整個沉了下去,幾乎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臉上皆是一片震驚之色。
可這裡是金鑾殿,誰也不敢拿自己的仕途去冒險!
學子們只能噤聲,心中大多憤憤不平,拳頭在體側緊緊握了起來,青筋凸起,不少站在後面的學子都目光灼灼地瞪著前面的黃和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