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等武將全部來到刺史府大堂聽候聖諭。
劉辯掃了一圈眾文武。朗聲道:“在朕危難之際,盧司徒傾力輔佐,內持朝綱。外御強敵,實乃國之棟樑。朝廷肱骨!朕當親自回京,為盧公發喪。以國禮大葬!”
說走就走,拿定主意後劉辯立即帶了文鴦、衛疆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在文武百官的恭送下快馬加鞭的向南而去。臨走前除了命各兵團原地駐防之外,又授予諸葛瑾青州別駕從事的職位,命他留在北海輔佐王猛,共同治理青州的政事。
時值七月,冒著炎炎夏日趕路絕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故此衛疆建議向東奔膠州,然後乘坐寶船南下,這樣可以免受旅途顛簸之苦。
但卻被劉辯一口回絕:“盧公為國捐軀,不畏刀槍箭雨,區區酷暑又豈能讓朕退縮?諸位兒郎當隨朕晝夜驅馳,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金陵!”
坐在穩如泰山的寶船中自然不懼風吹日曬,但行船的速度卻太慢,按照一日一夜行駛二百里計算,要返回金陵,至少得半月左右的行程。但如果由陸路返程,一路上快馬加鞭,每天可以趕五六百里的路程,從劇縣返回金陵也就是四五天左右的時間。
時值酷暑,天氣炎熱,就算做了防腐處理,盧植的遺體也無法儲存半月之久。既然要給予這位肱骨重臣風光大藏,劉辯就要把一切做到完美,區區烈日又怎能阻擋自己的腳步?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走陸路!
一路快馬加鞭,順風順水。
在第四天的傍晚,劉辯帶領著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