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極是。倒是平只重謀略,忘了國之根本!臣受教了,陛下雄才偉略,高瞻遠矚,臣不及也!”
“陛下聖明。百姓之幸也!”
在陸康、劉基、荀彧等人的帶領下,太極殿上的眾文武一起躬身作揖,口呼萬歲,稱讚劉辯的決定。
劉辯用如炬的目光掃視了眾文武一眼,朗聲道:“此刻已經進入十一月,再有兩個月太子就六歲了,自明日起便讓太子登朝聽政。若與曹操之間的衝突無法斡旋,朕便御駕親征北方,由太子臨朝監國,就算把中原拱手讓給曹孟德,朕也不能把北方的大地交給異族!”
“臣等謹遵聖諭!”眾文武一起手捧笏板躬身領旨。
“孔愛卿?”劉辯召喚禮部尚書孔融出列。
“老臣聽旨!”峨冠博帶,長袖大衫的司空兼禮部尚書孔融急忙手捧笏板出列聽訓。
劉辯清了清嗓子,朗聲道:“身為大漢皇帝,就得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精神,凡有外辱,當親征前線,以壯軍威。你把朕的這句話寫進律法,要求朕的子子孫孫,歷朝歷代的皇帝以此為綱領!”
“臣遵旨!”孔融抬袖擦了擦汗,答應了下來。
早朝散去之後,劉辯留下兵部的大員以及孟珙、戚繼光等武將繼續商討對策,劉伯溫建議命秦瓊從徐州出兵,進逼梁國、譙郡,震懾曹操,作為對曹操向東進軍的反擊,遏制一下曹操囂張的勢頭。
“准奏!”
劉辯的煌煌大印蓋下去之後,便有使者快馬加鞭離開金陵送往徐州。
曹操的使者抵達西漢之後,西漢朝廷大喜過望,朝議之後分別在洛陽與長安各自集結了十五萬大軍,洛陽軍團由楊素掛帥,準備出虎牢關呼應曹仁進攻宛城;長安軍團由朱元璋擔任主帥,呂布擔任副帥,準備進攻武關,配合楊素夾擊岳飛軍團。
天氣一天冷過一天,將士甲冑難著,角弓難控,儘管西漢動靜不小,但劉辯及手下的文武也知道不過是虛張聲勢給曹操造勢助威而已。更何況宛城有岳飛、薛仁貴坐鎮,軍團兵力接近二十萬,若是正面衝突,只怕三年兩載也分不出勝負,宛城方面有岳飛頂著,可以高枕無憂。
劉辯大筆一揮,命趙雲率領養由基、程咬金、賀齊三將從江陵北上,由汝南進逼許昌,威懾曹操。同時命韓世忠、甘寧由柴桑渡江抵達濡須口,進駐逍遙津,目標直指曹操的故鄉譙郡。既然曹阿瞞不讓自己好過,自己就讓他更頭痛!
儘管天寒地凍,但東漢治下卻旌旗招展,各軍團頻繁調動,一片大戰來臨的局面。
看到東漢的反擊更加犀利,坐鎮陳留的曹仁急忙與于禁分兵,自己率領夏侯尚、曹熙,也就是袁紹的兒子袁熙,提兵趕往譙郡;命于禁與曹真、曹尚,也就是袁紹的最寵愛的兒子袁尚駐防許昌,嚴陣以待。
“嘶……劉辯小兒狠啊,簡直就是個戰爭狂人!”曹操得到了情報之後倒吸一口冷氣,心中有點後怕,萬一劉辯不來議和,難不成真的要兵戎相見麼?
“奉孝、文和?”曹操有點拿不定主意了,“不如主動向劉辯求和算了,大丈夫能屈能伸,這恥辱曹某咽的下去!”
賈詡收復山羊鬍,目光詭異:“再等等看吧,天氣寒冷,就算要打,開春之前也是打不起來的。”
次日傍晚,曹操就收到了噩耗。
一直在徐州憋著的秦瓊不顧冬天的寒冷,得了命令之後就從彭城出兵,閃電戰進入譙郡,與麴義、武松連下蕭縣、碭縣、相縣三座縣城,距離譙郡治所譙縣不過一百里。
“嘶……倒是小瞧了東漢了!”曹操有些頭痛,“東漢的武將為何如此能打?四面開戰還能有如此的戰力,看來吾得重新分析一下了。”
賈詡仍然堅持原來的看法:“再等等,曹公一定要沉住氣!就算東漢還有兵力,但糧草物資怕是無法支撐四面開戰,東漢軍四面出擊只是為了在議和的時候佔據主動而已。曹公再等三天,東漢的使者必到,劉辯是個聰明人,與曹公撕破面皮只會兩敗俱傷,他一定會給曹公一個臺階下。”
三日之後,一路上故意放慢速度的蒯越終於抵達了曹軍大營,這時候曹軍剛剛進入河澗郡境內。
聽聞東漢使者到來,曹操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地,由於在交鋒中並沒有佔到上風,這讓曹操對蒯越不敢倨傲,客客氣氣的把蒯越讓進了大營。
曹操也不拐彎抹角,前面的是非對錯一概不提,沒必要爭論,大家都是為了利益,什麼是非對錯都是假的,唯有拿出實力,亮出肌肉才是真的。是非對錯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