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耽擱了三四天的行程,平均估算下來每天行軍將近九十里。
在南方崎嶇險峻的山路上長途跋涉,枯燥乏味的日復一日,夜晚還要接受蚊蟲的叮咬,將士們可謂已經竭盡了全力。
“再有八百里就抵達懷安了,將士們咬緊牙關,走完最後這段路程!到了前線就可以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獵取功名,庇廕子孫!”劉辯一邊牽著追風白凰徒步行軍,一邊高聲鼓舞士氣。
為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自從七八天之前,傷勢日漸痊癒的劉辯已經不再乘坐馬車,而是徒步行軍,藉此鼓舞士氣,振奮軍心。
既然天子下馬徒步行軍,孫武、孫臏、田豐等謀士,宇文成都、趙括、尚師徒等武將也只好紛紛效仿,用雙腳與將士們一塊跋涉千里,長途遠征。
劉辯這招果然管用,六萬將士被天子感動的一塌糊塗,士氣高昂,誓死為國效忠,禦敵於國門之外。一路上旌旗飄飄,軍歌嘹亮,綿延十餘里。
至於軍歌是怎麼來的,自然是英明神武,上馬能橫槊下馬能賦詩的大漢天子劉辯所作。
前些日子,劉辯在太極殿前憑欄遠眺,壯懷激烈。在胸中默默的唱誦了一遍《精忠報國》,被熱血激昂的歌詞。大氣磅礴的旋律感染,當即做出決定把這首歌作為大漢朝的國歌。遂馬上招來宮廷樂匠譜寫樂曲。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以此激勵大漢的將士奮勇殺敵,精忠報國。
在這狼煙四起,戰火紛飛的年代,這首熱血激昂,雄渾磅礴的樂曲很快的在東漢的百萬大軍中傳唱開來,幾乎人人都能夠放聲歌唱。百萬將士歌曲感染,一個個在心底陡生精忠報國的壯志,縱然馬革裹屍而還也是一種榮耀!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