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無法用兵。
這樣惡劣的天氣對於駐紮在黃河南岸的李靖大軍考驗不小,讓劉辯感到欣慰的是,在青州刺史王猛,以及徐州別駕從事張居正的排程供應之下,源源不斷的給李靖軍提供了足夠的過冬物資,棉衣、棉被、棉氈、帳篷、石炭、木柴等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了李靖軍中,讓士卒們不至於挨餓受凍。
在洛陽方面,楊素因為宛城慘敗而遭到朱儁、朱元璋兄弟的參劾,自己主動要求削去大將軍職位。貶為車騎將軍。在此之後,朱、楊兩家為了奪得大將軍的職位展開了一番明爭暗鬥。
楊彪、楊素父子主動奏請讓楊素的堂兄楊堅入朝輔政,劉協因為宛城慘敗而深感不安,聽聞楊堅一身治國的本事,遂同意了楊彪父子的請求,任命楊堅為廷尉,正式登入朝堂。
楊堅入朝之後一番措施幹練而高效,贏得了百官的一片讚賞,更是因為處世謹慎謙恭。對待天子恭恭敬敬,深受劉協器重和信任。不過半月的時間便把楊堅擢升到了太常卿的地位,成為了洛陽朝廷重舉足輕重的大員。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楊兩家為了爭奪大將軍之職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以楊彪、楊素、楊玄感、鍾繇、馬日磾等人為首的集團慫恿劉協把大將軍職位授予楊堅。而以朱元璋、朱棣、李文忠、董承、濮陽興、吳子蘭等人為首的集團則支援朱儁上位。
除這兩大派系爭奪的不可開交之外,其他人中勢力最大的呂布及手下眾將則持作壁上觀的態度,既不支援楊堅、也不支援朱儁。這讓楊素私下裡恨得牙癢癢。大罵呂布是忘恩負義的“五姓家奴”。只是在這種局面下,楊素也不敢貿然得罪呂布。只能把這筆賬暫且記在心裡,來日再算!
兩大派系在朝堂上連續爭吵了數日。讓劉協寢食難安,拿不定主意。無奈之下問計魏忠賢,此時還不到三十歲的魏忠賢也不敢貿然插嘴,免得惹火上身,這兩大派系,無論那一家都不是自己能夠得罪起的。
“陛下何不問計陳公臺?”情急之下,魏忠賢把陳宮給推了出來。
於是,某個夜晚,陳宮被秘密的請到了洛陽宮,一句話就點醒了劉協:“陛下何不讓皇甫嵩將軍上位,讓楊、朱兩家在地方互相制衡?”
劉辯聞言喜出望外,遂重賞陳宮,讓他暗中替自己結好呂布。
次日,劉辯宣佈了出人預料的人選,由暫任大司馬的皇甫嵩接任大將軍職位,總攬天下兵權。
既沒拉邦又沒結派的皇甫嵩嚇了一跳,急忙出列拒絕:“嵩何德何能,敢居大將軍之位?請陛下另擇人選!”
但朱、楊兩家卻考慮著讓皇甫嵩做大將軍,勝過被對方把持了這要職,於是一起表示支援。皇甫嵩推辭不得,出乎所有人預料的登上了大將軍之位。
大將軍花落皇甫嵩頭頂,而三公依舊不變,楊彪仍然官拜太尉,馬日磾仍居司空之職,朱儁則繼續擔任司徒。為了避免冷落楊堅,劉協重設大司馬之位,由楊堅擔任,位同三公,恩寵一時無兩,風頭之盛遠遠蓋過了楊素。
劉辯採用陳宮讓朱、楊兩家互相制衡的策略,任命鍾繇繼續擔任雍州刺史,楊玄感與朱棣分別擔任雍州左右都督。而司州刺史的職位則交給了朱元璋,車輕將軍楊素,驃騎將軍呂布分別擔任司州左右都督。自此之後,洛陽朝廷逐漸進入了朱、楊兩家分庭抗禮,呂布作壁上觀的局面。
楊堅擔心楊玄感年輕氣盛,遠遠不是少年老成,文武雙全的朱棣的對手。又向楊彪、楊素建議讓自己的胞弟楊林、以及兒子楊廣前往長安輔佐楊玄感,楊彪、楊素自然一口允諾。
“亂的好啊,亂的好!”
當得知了洛陽朝廷的亂局之後,劉辯不由得擊掌大笑。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楊堅,那個都不是好惹的,比起李淵父子、鐵木真來說,都不是易於之輩。可是讓兩大開國帝王擠在一起,造成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那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嘖嘖……楊堅竟然還把楊林帶出來了,不是說他是楊素的原型嗎?看來不靠譜!”劉辯感慨不已,“幸虧朱、楊兩家撕逼個沒完沒了,要不然的話,洛陽朝廷還真是讓人棘手!”
“陛下,瘟疫已經消弭,年關將至,陛下該回江東了,而臣也要去下邳坐鎮!”荀彧來拜見天子,提出了建議。
“文若說的極是,朕是該回金陵了!”
掐指算算,自從九月離開金陵討伐下邳,到現在已經三個多月了,劉辯也有點想念妻兒以及金陵的文武群臣了。
再掐指算算,紅拂已經去了青州將近二十天,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