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萬石糧食。一路走來,收穫頗豐。
這讓楊素怒火沖天,想要派兵回頭征討趙匡胤,又怕撤兵之後對於馬騰建立的優勢蕩然無存,只能暫時隱忍不發,好言勸慰趙匡胤,讓他速速進軍,前來狄道會合。
當初同意接收趙匡胤投降的就是楊素,此刻騎虎難下。朱元璋樂得袖手旁觀,看楊素腹背受敵,自己回洛陽的時候也好參他一本,因此按兵不動。任憑趙匡胤為所欲為。
就在趙匡胤磨磨蹭蹭的時候,祖籍沛國豐縣的張魯在漢中、廣魏、天水三郡同時以五斗米教起事,在漢中被劉裕重創教徒。殺了個血流成河,屍積滿城;但卻一舉殺掉了楊素冊封的廣魏與天水兩郡的太守。控制了地方,繼而派出使者向劉備求和。
“此乃天賜良機也。天不絕我趙匡胤之路!”
得到了訊息的趙匡胤大喜過望,以為國討賊為口號,率部急襲張魯,趁著五斗米教在城中立足未穩,一舉攻破了廣魏郡治所臨渭與天水治所冀縣,並且生擒活捉了張魯。
之後,趙匡胤好言勸慰,許諾將來成事之後以五斗米教為國教,奉張魯為教主,實行政教並存的制度,成功的吞併了張魯手下的一萬五千五斗米教教徒,並且收復了張衛、楊任、楊昂等一干醬油黨,以及張魯的軍師閻圃。
聽聞張魯在背後作亂,即便前線戰事緊張,楊素也不敢怠慢,急忙派遣楊林、楊廣率領三萬人馬回頭平叛,卻不料被趙匡胤捷足先登。面對著趙匡胤手裡超過五萬的兵力,楊林、楊廣不敢輕舉妄動,只好派遣使者請示楊素。
楊素派使者責備趙匡胤,趙匡胤卻說自己是為國討賊,這一路跋涉兩千裡遠來,將士們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天氣日漸寒冷,只能暫時在天水、廣魏兩地休息。
楊素率兵出征之時有十萬人,與馬騰廝殺了半年下來,折損了兩萬,又透過收編俘虜與徵兵補充了兩萬,目前仍有十萬的兵力。正面有尚有一戰之力的西涼軍,背後又崛起了兵力超過五萬的趙匡胤,楊素直感到急火攻心。
但趙匡胤既然不肯撕破面皮,又找了個得體的理由,楊素也只好暫時壓下怒火,待開春之後一舉滅掉西涼軍,回頭再與趙匡胤秋後算賬。
對於馬騰、韓遂、趙匡胤這種苟延殘喘的諸侯,冬天是最愛的季節,因為冬天可以讓他們獲得喘息的良機,當然這也包括被漢軍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孫策。
既然楊素奈何不了自己,趙匡胤便放心的在廣魏、天水兩地操練兵馬,只要逮住陽光比較充足的日子,就把兵馬拉出來操練。和平時期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而現在則是養兵一時用兵千日,明年是死是活就看這個冬天的效果了。
尤其讓趙匡胤感到慶幸的是,自己哄騙常遇春入夥的決定太正確了。呼延贊、呼延慶父子有武力,但在練兵統率方面卻是無法與常遇春相提並論,有了常遇春的存在,至少讓本方實力提升了一個檔次。
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趙普向趙匡胤分析了局勢,與周瑜、朱升的分析大致相同,在劉辯滅掉孫策之後,最危險的就是盤踞在巴蜀的劉備。而劉備定然也會看清這個局勢,既然馬騰、韓遂靠不住,那就去抱劉備的大腿吧,因此便派遣了使者攜帶重金前往成都結交劉備。
而此時,劉備已經下定決心聯合孫策,反戈劉辯。接到了趙匡胤的書信之後,便好言安慰一番,回書一封表示願意與趙匡胤共同進退,在這亂世之中謀求一席之地。若趙匡胤局勢危急,可以向漢中的劉裕求援,只要能幫上忙,一定不會推辭。
雍涼地區日漸寒冷,而處在黃河以北的冀州同樣滴水成冰,冰凍三尺。
袁紹滅亡之後,冉閔、公孫瓚以犄角之勢與曹操爭奪冀州,夏侯淵率領李通、曹純、文聘、曹文詔等人在渤海擊退公孫瓚,佔領南皮。而曹操則親自統率郭嘉、戲志才、蒯良等文臣,以及郭子儀、王彥章、夏魯奇、許褚、典韋、曹寧、單雄信等猛將與冉閔連續鏖戰,將冉閔擊退,連續攻佔了常山、趙國、安平等地。
就在曹操與冉閔廝殺的時候,夏侯惇從太原率兵北上,進攻雁門,與曹操遙相呼應。與此同時,鐵木真的騎兵開始進入冉閔控制的代縣、涿鹿一帶劫掠,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冉閔一面調遣韓擒虎前往代郡鎮守,遏制匈奴人的入侵,一面引兵向中山國治所盧奴撤退。
寒冷的冬晨,冉閔麾下的三萬將士開始向被撤退,趁著曹軍不注意之際,企圖甩開尾隨的追軍。
“弟兄們加快行軍速度,退入盧奴之後,本天王請你們喝酒!”冉閔胯下朱龍馬,左手鉤戟右手雙刃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