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境內,據守要塞重鎮。
伊達政宗看完上杉謙信的書信後對本多忠勝道:“上杉將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漢軍可以分一支兵繞行登陸,可以分兩支兵馬繞行登陸,但卻一定會強攻鹿兒島。”
“為何?”
身高八尺三寸,號稱倭國第一高度的本多忠勝以武力見長,在謀略上卻是略遜一籌,聽了伊達政宗的分析後,露出不解的神色。
伊達政宗笑道:“鹿兒島地處最南端,漢軍若是全部繞行登陸,我們便可以輕鬆切斷漢軍的糧草補給路線。如此一來,漢軍便是自投羅網。所以本多將軍儘管與我死守海岸便是,漢軍遲早會來搶灘登陸。”
伊達政宗與本多忠勝商議完畢後依舊率領四萬人馬固守鹿兒島的沿岸工事,靜候漢軍來犯。
三日之後,趙括率部從一處僻靜的灘頭登陸,不費吹灰之力登上了倭國本土,而一路追蹤的上杉謙信所部距離漢軍登陸地點至少還有五十里的距離。
趙括留下馬謖率領五千人看守船隻,自己帶著司馬昭、鄧羌率領兩萬九千人,翻山越嶺,掉頭向南。在跋涉了二十多里之後,在一片山坡地帶與上杉謙信率領的兩萬倭軍狹路相逢。
“兒郎們,殺倭寇!”
趙括一身銀色甲冑,手提重劍帶頭衝鋒。
鄧羌手提一杆青銅馬槊,咆哮著身先士卒,不肯落後。
將近三萬漢軍將士刀劍出鞘,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吶喊著掩殺上去,與狹路相逢的倭軍展開了激戰。
亂軍之中,趙括正遇倭將小泉野種,揮舞重劍廝殺在一起。戰有七八回合,一劍砍翻在地,割了頭顱,大聲鼓舞士氣:“倭將不堪一擊,兒郎們奮勇向前,掃平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