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從沿海包抄李世民的後路,與李徵東前後夾擊李世民,因此派出我等提前在沿海哨探。”
聽了鄭彪的話,鄭成功與劉仁軌面面相覷,驚訝不已:“唉呀……想不到衛將軍的用兵竟然如此隱秘?已經進了沂蒙山區,我等卻矇在鼓裡渾然不知。”
“哦……對了,跟隨衛將軍出兵的還有廬江王呢!”鄭彪特意補充了一句,“小王爺的武藝真是天賦異稟,不過才十二三歲的年齡,一雙刀劍已經使得出神入化,軍中幾無對手。”
鄭成功與眾將校俱都露出欣慰之色:“早就聽聞廬江王乃是數百年一出的武學奇才,想不到傳言果然非虛,此乃大漢之福也。”
頓了一頓,鄭成功繼續問道:“那你再說說又是如何發現的陛下被圍?”
“我等進入高密縣境內之後,發現了大量的唐軍正在急行軍。”
“有多少人馬?”
“大約一萬左右。”
鄭成功撫須道:“然後呢?”
鄭彪拱手道:“我等便悄悄跟在唐軍後面十餘里刺探,發現唐軍把一座形似斷舌的山嶺給圍困了個水洩不通。從遠處向山上眺望,只見山頂黃羅傘蓋飛揚,龍旗招展,隱約可見大漢御林軍的甲冑。”
“陛下上岸怎麼可能打著黃羅傘蓋?我看這分明是唐軍在挖坑引誘我們入圍。”劉仁軌捏著下巴,一臉懷疑。
偏將留贊站出來反駁道:“萬一陛下為了讓青州的百姓看到大漢天子御駕親征,為了鼓舞民心,特意打起黃羅傘蓋來呢?”
眾偏將俱都一臉為難:“留贊將軍說得好像也有道理啊,僅憑打著黃羅傘蓋就推斷被圍的隊伍是不是陛下,還真有點武斷。”
鄭成功一臉煩躁的繼續詢問鄭彪:“爾等沒有上山刺探下真假?”
“回都督的話,斷舌山並不高大,高約兩百丈左右,方圓不過五六里,幾乎被唐軍圍了個水洩不通。我等試探了幾次,實在無法靠近,因此不敢強行上山。”鄭彪拱手作答,一臉誠懇。
鄭成功蹙眉沉吟,左右為難。
這件事壓力最大的不是劉仁軌,也不是其他的將校,更不是青州水師的五萬將士,而是他這個主將。
雖然天子被圍的訊息讓人措手不及,雖然疑點重重,但只要不能徹底排除,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率,鄭成功也不能作壁上觀。
萬一被困的真是大漢天子,而鄭成功又見死不救,或許劉仁軌沒事,其他的將士更沒有事;但他這個主將隔著高密只有一百里路程,卻不發救兵,怕是將會落下滿門抄斬的大罪。
從這一點上來說,秦瓊心急火燎的出兵和鄭成功的心情完全一致,天塌下來砸不到副將,卻會全部壓在主將身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君王被圍卻見死不救,只要有人進幾句讒言,他們這些主將就算被誅滅九族也並非不可能。
由此可見,秦瓊得知劉辯被圍後倉促出兵並非魯莽,一來是感激大漢天子的知遇之恩,二來也是擔憂自己的處境。如果劉辯被圍是假,大不了戰死沙場,至少還能保住妻兒老小,甚至還有突圍殺回來的希望,如果是真,滅族之禍怕是難免了!
“攻其必救啊!”鄭成功在心底嘆息一聲,“唐軍策劃這個計謀的主將厲害啊,真是無解的陽謀。就算我們有一萬個懷疑,還是不得不出兵一探究竟!”
鄭彪繼續稟報道:“我等又沿途打探了許多村落,得知這支隊伍的確是陛下率領的御林軍,陛下甚至慰問了幾個鄉鎮和村落呢!”
劉仁軌鬱悶的道:“從膠州灣到海州灣東西五百里,南北二百里,方圓近千里沒有一座縣城。那些鄉鎮村落的百姓連太守都沒見過,又怎麼認識堂堂的大漢天子?萬一是唐寇假冒的呢?”
“可是你也無法確認就是唐寇假冒的啊,萬一是真的呢?”留贊再次反問劉仁軌,“斷舌山距離我們水師大營不過一百里左右,如果見死不救,不僅僅只是鄭都督罪責難逃,就是我們這些偏將只怕也脫不了干係啊!”
“可不可以先派人尋找陛下的大船,再確定是否救援?”劉仁軌捻著鬍鬚試圖破解這場陽謀,“如果能找到陛下登陸的大船,就能確定被圍的是大漢皇帝無疑。”
留贊冷笑道:“劉將軍,從膠州灣到海州灣東西綿延五百里,況且沒有道路,要想完全搜尋一遍,就算派出千名斥候,怕是也需要半月左右,天知道陛下從哪裡棄船登陸?你覺的陛下在唐軍的圍攻之下能堅持這麼久?”
鄭成功嘆息一聲,掃了劉仁軌與留贊一眼:“好了,別吵了,不管真假,必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