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行去,「菜無心能活,人若無心如何?」
「人若無心,立即會死。」婦人方答完,比干大叫一聲倒下馬來,一腔熱血隨之流遍地面,黃明、周紀駕馬趕來見比干已死,不知所以。
原來姜尚早算出比干有此一劫,特留柬帖護其五臟,若見到賣無心菜的婦人,問她一句「人無心如何?」,若答「無心人活」,比干就能不死,婦人偏偏回答「無心即死」,比干當場倒地沒了氣息。
黃明、周紀回到九間殿向黃飛虎報告比干已死,百官無不傷情,下大夫夏招厲聲一喊,「昏君擅弒叔父,滅絕綱紀!」
不等宣召,夏招直奔鹿臺,闖上臺去也不跪拜。
紂王剛命宮人去煎玲瓏心,轉身就見夏招來到,「又有何事?」
「臣特來弒君。」
紂王大笑,「哪有臣弒君之理?」
「昏君,你也知無臣弒君之理,世上哪有侄弒叔之理?比干是你親叔父,枉聽妖婦之言取比干之心,等於弒父!你既是昏君,臣弒君以盡成湯之法。」
夏招猛拔出臺上裝飾用的飛雪劍,向紂王劈面砍去,紂王閃身躲過,向武士喝道:「將他拿下。」
夏招是文臣,何時動過刀槍,閃躲之間被逼跳下鹿臺,摔得粉身碎骨。
文武百官邊為夏招盡節而嘆息,邊去了北門為比干收屍,比干妻兒披麻帶孝哭跪不已,黃飛虎等人傷悼苦嘆,在北門外搭起靈棚停放棺槨,揚幡招魂。
第三十回
作者:澄凜
暗雲密佈,陰風慘然,颳起北門塵沙,引人幾句噓唏。
行人避行北門,除卻守門兵士外空無一人,突見軍隊浩浩蕩蕩而歸,兵士忙往城中通報,聞太師掃蕩北海凱旋而歸的訊息,一時間眾官員齊要往北門趕來,卻得到命令在午門相候。
雖覺北門冷清,聞仲乘墨麒麟來到北門前才見靈棚,「是誰的靈柩?」
「是亞相比干的靈柩。」一旁兵士回答。
聞仲一驚忙進了城,遠遠就見鹿臺高聳雲霄,金碧輝煌,再進了午門,百官列隊相迎,聞仲忙下座騎,道:「列位大臣,聞仲遠征多年,城中事物變得多了。」
黃飛虎才不跟他客氣,「你可知朝政荒蕪,諸侯四叛?」
「年年見報,只是北海難平心懸二地。」
眾人邊談邊走向九間殿,聞仲一入殿內瞧見書案積滿灰塵,又見到殿東矗立的大銅柱,「那是什麼?」
執殿官怯怯不敢答,黃飛虎攬過話,「那叫炮烙是新的刑罰。」
「怎麼個用法?」聞仲看不出如何使用,黃飛虎才說明了炮烙所用,是為了烙忠心諫臣好杜悠悠眾口。
聽完所用,聞仲一怒瞪大額上之眼,射出尺餘白光,「鳴鐘請駕。」
同時紂王仍在鹿臺與妲己溫存,忽聽鐘鼓齊鳴,才想聽而不聞,當駕官匆忙一報:「聞太師還朝,請駕登殿。」
紂王無法,只好上了鑾輿去到九間殿登位,聞仲高呼萬歲,朝見禮罷。
「太師遠征北海,鞍馬勞累功勞不小。」
「仰仗天威,聞仲征伐十五年,方斬除叛逆。臣在外聽說內庭混亂、諸侯反叛,恨不得插翅面君。」
「那是姜桓楚與其女姜梓童先意圖謀逆,鄂崇禹縱惡為叛,雖已伏誅,但其子領兵叛亂,實在痛恨。」
「陛下可有人證,姜桓楚是否真行謀逆?鄂崇禹又是否真有縱惡之事?」
紂王被問得啞口無言,昔日面對聞仲的怯意又起。
「炮烙為何而立?」聞仲故意發問,紂王怯怯回答道:「為了杜絕諫臣之口。」
「鹿臺又有何用?」
「避……避暑行樂。」紂王越答越是心虛。
聞仲見紂王荒淫無道,忍不住一怒,「今四海荒荒諸侯齊叛,皆陛下有負於諸侯,故有離叛之患。君若以禮待臣,臣當以忠事君。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數年以來不知朝綱大變,使臣徒勞於邊疆,惟請陛下三思,臣今日回朝,自有治國之策,容臣再陳,陛下請暫時回宮。」
紂王還待辯說,卻見聞仲三眼齊瞪,連忙擺駕回宮闕去了。
眼見紂王被罵回宮,百官無不暗暗歡喜,且說聞仲獨立於殿中,「請文武百官至太師府一談。」
聞仲有約又有誰敢不去,偏費仲、尤渾二人當年已不被聞仲所喜,今天聞仲迴歸,更不敢上朝亦別提到他府上,聞仲亦不知二人又被重用,逕自與百官回了自家府第。
入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