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亭館驛,各大諸侯在朝歌時的住處。
當姬昌到時,其他三人早已到了,更擺開宴席飲酒。
宴到末了,全數喝的半醉半醒,幾句不快,南伯侯鄂崇禹與北伯侯崇侯虎差點當場打起。
經過勸架,崇侯虎怒氣衝衝起身,回房去睡。
宴席重整再開,三人再對飲,一喝就到了二更。
在三人說笑之際,突然有人說了聲,「今日狂歡,只怕明日血染大地。」
被話一驚,姬昌連忙發問,「誰說此話?」
卻是沒人招認,東伯侯姜桓楚與鄂崇禹亦什麼都沒聽到。
最後,在威脅全部處斬時,方有一人承認。
喚退眾人,三侯圍著他詢問,此刻他才道出,皇后屈死、二位殿下行蹤不明,天子聽妲己之話,暗傳聖旨召四位諸侯前來欲殺無赦之事。
對於其女冤死,外孫失蹤,姜桓楚一聽倒地不起。
連忙扶起他,姬昌一嘆,「今夜大家同寫奏章,明日力諫天子。」
姜桓楚還想推拒,畢竟紂王已非當日明君,深怕拖累其他諸侯。
「我們同進同退。」鄂崇禹拍桌一喊,姜桓楚只好點頭。
一夜飛快消逝,當天大亮,四位諸侯帶著本章上朝。
一入殿,紂王坐定,四道奏章已送到眼前龍書案上。
刻意無視奏章,紂王先發制人,「東伯侯你可知罪?」
「臣奉公守法無愧於君,君受人蠱惑殺妻滅子,實是君負臣,非臣負君。」姜桓楚言之鑿鑿,絕不退縮。
紂王沒想到他還敢反駁,拍案怒吼,「帶至午門處以醢刑。」
武士齊湧而上將人帶下,三位諸侯連忙站出。
「陛下不看本章就殺大臣,文武百官怎會心服?」
被迫拿起奏章一看,紂王越看越怒,「將三人推出午門斬首。」
--居然敢指責他荒淫無道暴政連連,全部都該死!
眼看三位諸侯被武士拖下,費仲、尤渾站出身。
「崇侯虎不過隨聲附和,且將妲己娘娘送入宮一事,他亦有功可抵。」
一提到妲己,紂王眼一亮,「特赦崇侯虎。」
被紂王激怒,黃飛虎憑一股怒氣上前,「三位諸侯不能斬!」
身後,比干、微子、箕子、微子啟、微子衍、伯夷、叔齊七位王爺,也一同為三人求情。
最後終受不了你一言我一語的輪番攻擊,紂王下令,「姬昌忠良,看在諸卿面上赦免他,姜桓楚、鄂崇禹二人謀逆不赦,速正典刑。」
好歹救回一人,文武大臣謝恩退出。
殿外,姬昌哭謝七位王爺救助,不過,「東、南二地此後不安寧了。」
眾人跟著長嘆,卻又無法可想。
又過了一天,比干奏明紂王,為二侯收屍、且放姬昌回國。
已經完成想做的事,紂王揮了揮手就算準行。
不過,行前姬昌受邀與費仲、尤渾夜宴。
酒多誤事,姬昌被二人一拜託,便為二人演算國家天數。
「唉!國家氣數衰敗,傳到當今天子就要亡國,不得善終。」
費仲記下此話,「該在哪一年呢?」
「不過二十七之數,應是戊午年甲子日。」姬昌醉到有問必答。
「那請賢侯幫算一下,我二人下場如何?」二人又問。
姬昌袖中一算,「怪!二位大人死得蹊蹺,竟是被大雪淹身凍死冰內?」
被這下場一嚇,費仲氣問,「那賢侯下場如何?」
「不才啊?」姬昌點點頭,「倒得善終。」
開心笑著,姬昌拿起酒壺斟酒,三人又對飲數杯。
藉詞遁走,費仲、尤渾一路上暗罵姬昌。
一想到他剛說的話,二人奸計又起,連忙見了紂王將剛才的事托出。
--自己被迫赦免他,他居然還敢說國祚將亡?
紂王命人將他拿回斬首示眾,此時姬昌想到酒後失言,早已上路。
只是路上想起自己當有七年大難,也只好放慢速度。
當使者一追上他,他便乖乖隨著迴歸。
一聽到姬昌之事,黃飛虎連忙命人請七位王爺駕,人也駕著五色神牛趕到午門。
對於姬昌演算天數一事,各位大臣說明是伏羲所創,姬昌絕非有心辱罵。
為了證明其真或假,紂王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