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一年秋天時候,楊豐和慕容俊對峙格局基本確定。
兩家瓜分河北。
燕軍以常山和繹幕兩個點控制河北中北部,因為始終奈何不了魯口的王午,而且背後還有拓跋什翼健及側翼段龕的威脅,燕軍無力繼續南侵,尤其是慕容恪死後遼東的高句麗和扶余也蠢蠢欲動,慕容俊只能採取守勢鞏固地盤。
而楊豐同樣沒興趣進攻。
他在燕軍解圍後,以極快的速度或利誘或威逼,將鄴城周圍的牆頭草們一網打盡,然後迅速補充進他的十二衛。
反正那些牆頭草們也不敢反抗他,有一個試圖反抗的,但被他用配重投石機扔了一個萬人敵後很乾脆地投降了,就這樣楊豐的屬民數量迅速擴充到了四十萬,這年頭老百姓很單純的,誰能給他們提供保護,誰能給他們提供安定的生活,在他們沒吃的餓死前給他們救濟,那這就是他們的聖主明君。而楊豐很顯然符合這個標準,在他用神仙醉源源不斷從南方換來大米之後就更是如此,亂世里老百姓要的其實就是能吃上飯活下去,哪怕苟延殘喘也行,何況楊豐還給了他們更多東西……
他可是養活老弱孤兒的。
這是何等令人震撼的仁慈啊!
而新的屬民同樣編入十二衛,軍事化管理全民皆兵,這是亂世裡最有效的制度,不論叫府兵還是衛所乃至八旗都是如此,依靠這些屬民楊豐將兵力迅速擴充到了兩個騎兵旅和四個步兵旅,另外十二衛所屬還有五萬隨時可以徵召的預備役,十萬可以拿起武器的後備役。
包括女人。
女人也一樣編入後備役,每年要定期進行訓練,比如拿刀砍人乃至操作女兵弩。
不要小看女兵,阿拉伯帝國滅亡波斯帝國的決戰中,為了彌補兵力的差距,阿拉伯人就是把女人和小孩都編入軍隊,青壯年男人負責打仗,女人和小孩負責割人頭搜刮戰利品以便男人心無旁騖地殺人,正是依靠這種全民皆兵一家人男女老幼全上的拼命戰術,阿拉伯帝國才最終贏得他們和波斯人的決戰。楊豐的目標就是以後出征時候男人打仗女人割人頭,這時候漢人還沒被奴家禍害,八王之亂前南夷校尉寧州刺史李毅被五苓夷包圍病死,他那才不到二十的女兒李秀照樣領著晉軍堅守寧州三年,最後等到了援軍解圍,所以這個時代漢人的女人也是有一定戰鬥力的。
擁有六個旅的楊豐,將其中三個旅分別駐防襄國也就是邢臺,廣平也就是雞澤南邊,武陽也就是莘縣。
中間保留兩百里緩衝區。
而南邊一個步兵旅駐枋頭,他率領兩個騎兵旅駐鄴城,最終在河北南部形成一個背靠黃河的安全區,他的另一邊有太行山,西邊沒有敵人,三門峽以東河北剩下還有河內等郡,但這一帶基本上變無人區了。原本歷史上呂護在魯口陷落後帶著部眾逃過去,隨後投降前燕並被任命為河內太守駐野王城,也就是沁陽,然後那一帶才重新有點人口,這時候根本就是荒莽。這個時代很多原本繁華之地都已經變成無人區,尤其是謝尚二次進攻許昌,留守的前秦將領楊群撤回關中後,別說河內了,就是對岸的洛陽一帶都變成了無人區。
更何況楊豐在枋頭的駐軍就足夠堵死南線的缺口了。
有了安全區剩下就簡單了。
農業就不用說了。
新式農具,堆肥,水利建設,耕作技術改革等等,所有楊豐能夠想到的促進農業生產的全用上,甚至組織老百姓挖河泥當肥料,就連那些燕軍士兵的死屍都被他扔進了堆肥裡面漚肥……
這也算廢物利用了。
基礎設施建設同樣也不用說。
以鄴城為核心的沙土公路全部修建起來,運輸物資的四輪馬車可以在兩天內把物資送到前線。
剩下是工業建設。
邯鄲的鐵礦,雖然這鐵礦品位低得可憐,但就像在碎葉時候一樣,組織婦女選礦,挑選最好的礦石,然後運到鄴城,運到銅雀園,這座當年的園林佔據六分之一個鄴城,正好給楊豐當工廠。
再組織人力燒木炭。
雖然邯鄲其實也有煤炭,但採煤並且運輸煉焦都需要大量人力,而且還得有一定技術的人力,既然這樣還是乾脆用最方便的木炭吧,而且還能最大限度保證質量,反正銅雀園裡有的是樹木,這個就地燒就行,燒完銅雀園的還有鄴城周圍的,正好燒完了樹木再開荒種地。
有了鐵礦石和木炭剩下就是架起冶鐵高爐煉生鐵了。
煉出生鐵接著就是煉熟鐵了。
生鐵和熟鐵有了就是灌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