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運動員們計程車氣非常低落,完全沒有任何的鬥志,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個戰士到了戰場上就會不戰而降。
興奮劑醜聞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原本150多個人,接近三分之二都因為興奮劑醜聞而退賽,其他留下來的運動員當然是人心惶惶。這就像是一支部隊還沒開戰就出現了三分之二的逃兵,剩下的人不用等到敵人出現,自己就先潰敗了。
而新加入國家隊的那二十多個運動員,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們本來就不是實力最強的那幾個運動員,甚至很多人的成績在資格賽中要排在七八名甚至更低。讓他們要去參加奧運會,感覺到緊張,或者表現的畏首畏尾是很正常的現象。
裡弗斯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帶領一支缺兵少將,士氣全無的美國隊去征戰奧運會,結果可想而知。
此時的裡弗斯第一次感覺到了後悔,他意識到自己真的不應該來趟這一攤渾水。
然而當真正的訓練開始後,裡弗斯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他壓根就管不住那些運動員,甚至有一些運動員直接無視了他,比如吉米-艾爾文。
……
作為一名傳奇運動員,艾爾文毫無疑問是這支美國隊的王牌。
但是艾爾文對裡弗斯的態度卻不好,他對裡弗斯非常的冷淡,甚至有一些看不起裡弗斯。
雙方的身份差距畢竟太大了,一個是成名多年的傳奇運動員,美國田徑的“一哥”,400米的絕對王者;另一個則是籍籍無名的教練,還沒有證明過自己的能力。
像是塞巴斯蒂安那種成名多年的教練,艾爾文或許還會給對方几分面子,但是裡弗斯這種無名之輩,艾爾文怎麼會放在眼中。
更重要的是裡弗斯當年也是400米運動員,而且還是那種沒有成績的400米運動員,他和艾爾文有過交手,毫無疑問是從無勝績,在艾爾文看來,當年在賽場上,裡弗斯就是個戰五渣。如今這個“戰五渣”要來執教自己,艾爾文心中肯定是一萬個不願意。
400米之王可是有尊嚴的,怎麼能讓一個當年的手下敗將來執教自己!所以艾爾文直接無視了裡弗斯,反正裡弗斯也不能拿艾爾文怎麼樣。
艾爾文的表現顯然是帶了個壞頭,亞歷山大也開始逐漸的無視起裡弗斯。
亞歷山大雖然不如艾爾文,但當年好歹也是“世界第二飛人”,拿過不少的世界冠軍,水平一般的運動員還真不被他放在眼中。裡弗斯這種資歷的教練,自然不會被亞歷山大正眼相看。
教練這一行就是這個樣子,到了高水平的訓練中,如果想要得到運動員的尊重,就必須要具有相應的實力,沒有實力的話,哪怕是坐在主教練的位置上,也不會得到運動員的認可,運動員很自然的不會服從教練的管教。.
若是放在國內,有體制的約束,運動員不服從管教的話,教練總有一些方法可以懲罰運動員。但是在美國,教練能夠使用的手段非常有限,特別是當運動員比較大牌的時候,教練反而是成了處於弱勢的一方。在美國四大職業聯賽中,球隊的明星運動員逼走主教練的事情更是經常上演。
面對這種不利的情況,裡弗斯教練卻是毫無辦法。
艾爾文這位400米之王,在運動員時代就是裡弗斯眼中遙不可及的存在,即便是他已經退役成了教練,可艾爾文依舊是那種他需要仰望的存在。所以對於艾爾文,裡弗斯只能聽之任之。
而對於亞歷山大,裡弗斯同樣是沒有任何的手段,依舊只能聽之任之。誰讓亞歷山大也是個世界冠軍呢!
作為一個教練,自己沒有本事,活該被運動員欺負,而且被欺負了還只能忍氣吞聲。所謂人窮志短,現在的裡弗斯大概就是這種樣子。但凡換成是一個有本事有資歷的教練,都不會受這種氣。當然有本事有資歷的教練,也不會遇到裡弗斯這種情況。
然而這並不是最糟糕的。隨著集訓營的進行,更糟糕的情況開始拜訪裡弗斯,訓練營中越來越多的運動員開始對裡弗斯表現出一種不合作、不服從的態度。裡弗斯發覺,自己作為主教練,已經漸漸的失去了對整個美國田徑隊的控制。
或者說,裡弗斯從來就沒有過這種控制權。
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為裡弗斯搞不定艾爾文。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艾爾文是美國田徑隊中的“一哥”,又是很多年輕運動員的偶像,他的一舉一動肯定是備受其他運動員的重視,而他的行為也會引來很多人的效仿。
歐美文化對於集體主義並不是那麼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