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對,可大自然是公平的,給了食人魚一副堅硬的牙齒後,又在環境中限制了食人魚的稱霸行為!食人魚的主要食物當然不會是落到水裡的人、猴子、牛或其他哺乳動物,因為這種守株待兔式的獵食方式不能使它捱到下一頓,它們的主要目標是其他各種魚類。
然而對於食人魚來說,在亞馬孫流域的河流裡去獵食其他魚類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25厘米。
食人魚的遊速不夠快,這對於許多魚類來說無疑值得慶幸,但是捕食時的突擊速度會極快。遊速慢的原因歸咎於食人魚的那副鐵餅狀的體型。
長期的生物進化為什麼沒有賦予它一副苗條一點的身材呢?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態是所有種類的食人魚相互辨認的一個外觀標誌。這個標誌起到了阻止食人魚同類相食的作用。
為了對付食人魚。還有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爭中發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條電鰻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3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
刺鯰則善於利用它的銳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魚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最底下的一條食人魚腹下,不管食人魚怎樣遊動,它都與之同步動作。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鯰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 而且在亞馬遜河殺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