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武將不少,士子稀缺啊!”
薰俷倒了兩杯葡萄酒,給了龐統一杯,而後說:“你也知道。我董家和士族誓不兩立,沒有多少人願意揹負罵名,來為我做事。這次進駐關中。我們擄掠了不少計程車人。可是願意效力的。卻是太少了……有時候,這名聲二字。還真的是……”
話說了一半,董俷沒有再說下去。
話鋒一轉,他接著說:“我雖興建三學,可畢竟時間太短,能派上用場的人,少之又少……阿醜,有時候我就真的是不明白,這士和武人,真的是不能和平相處?”
龐統沉默了……
片刻後,他開口道:“哥哥,我記得你早年曾頒過一部招賢令,難道沒有效果嗎?”
“啊,若父親不死,許是能有效果地。可是後來,因父親被殺,這事情也就……我聽說,曹孟德如今就是採用了我的招賢令,手下端的是聚集了不少的人才。”
“那為何不重頒招賢令呢?”
薰俷不由得苦笑了一聲,“小阿醜啊,你且看這天下士子對我地態度,就算頒了,又有什麼用處?我本良家子出身,如何能與曹阿瞞那官宦世家的出身相提並論?”
“恩,好像是……不過,哥哥為何不另謀他法?換一個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
“換一個角度?”
薰俷撓著頭,“小阿醜,有什麼主意,你且說說看。”
“哥哥興辦三學,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此法雖好,可有一個問題就是,時間……哥哥想要解決當前的困境,還是應該從身邊著手。事實上,從太師開始,到後來那曹孟德招賢,多是以個人地名義。那曹操如今奉天子以令諸侯,氣焰正囂張。哥哥既然無法自己招賢,何不以西漢王之名義,頒佈第二次招賢令,還能順便打擊曹操?”
“你是說……”
薰俷忍不住擊掌道:“士元此言,令我茅塞頓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哈,我竟忘記了這件事,端的是該死,該死。不錯,以西漢王之名招賢。”
情不自禁的,董俷盜了半首七絕。
卻讓龐統一怔,點頭道:“不是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哥哥這話說的妙……不過,這二次招賢令雖說是以西漢王之名頒佈,但終究是權宜之策,哥哥還需仔細斟酌,弄不好會因此失了權柄,到最後卻落得一個狡兔死,走狗烹地下場。”
這一席話出口,端的是讓董俷吃了一驚。
若是從賈詡等人口中說出,他或許會認為是正常。可龐統……畢竟只有十九歲啊。
這傢伙的思緒,果然是很深遠啊。
薰俷輕輕點頭:“那士元以為,這二次招賢令,當如何進行呢?”
龐統一副胸有成竹地樣子,微微一笑,“哥哥,我有一計,也許能解決這個麻煩。”
第一部 少年遊 第三五四章 拉虎皮,扯大旗
更新時間:2008…10…17 23:13:45 本章字數:5451
漢室存亡之秋,宵小四起,諸侯無行……政令不得行寧……亂臣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梟雄之姿,置大義不顧……此乃漢室四百年未有之奸賊。
孤本小王,本可安居域外。
然高祖之社稷未敢忘懷,今以漢室之名,求取有行之士。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有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奕……
建安元年四月初,入主長安的西漢王劉辨,對天下士人,發出一紙求賢令。
大意就是:如今漢室江山已經到了快要完蛋的時候了,可是那些所謂的諸侯,卻都是沒有德行的人,置漢室江山不顧,視百姓疾苦無物,實在是讓人痛心疾首。
我原本不是一個什麼了不起的人,大可以在西域安身立業,樂享逍遙。
但是高祖創立下的基業,我不能不聞不問。既然那些原本應該來理睬這些事情的人不出面處理,那麼我也只能勉為其難,出面來整治一番,還請有本事的人,都來幫我。
一如當年董卓的招賢令,不問你的德行,只問你的才能。
所不同的是,劉辨的這一紙求賢令裡面,把求賢的範圍縮小了一些,針對於‘士’。
而另一方面,在這一紙求賢令裡,把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諸侯’,改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文人的狠辣,就在於此。只是一個字的改變,卻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