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寫一封信給大都督,此戰之後,我們將面臨劉表傾荊州之力的攻擊。若沒有大都督的支援,我擔心僅憑三蠻之力,恐怕很難是劉表的對手。”
“那一切就拜託先生。”
甘夫人所說的,一點都不錯。
沙摩柯的確是生了爭強鬥狠的心思,也難怪……這麼多年,他很少見董那麼稱讚某一個人。
次日,沙摩柯領四千五溪蠻,並一千丹陽悍卒,自壺頭山出兵。
沿途向山中各宗部發出集結人馬的命令。他是五溪蠻王,發出了集結令,各宗部也立刻響應。待到過山之時,五溪蠻已經集結出數萬人馬。途中周昕曾派出兄弟周旨試圖勸阻沙摩柯,但卻被沙摩柯所拒絕。
有地時候,人就是這樣。
你越是勸說他,就好像是懷疑他的本事,他就越是想要證明給你看。沙摩柯如今正是如此。
如果胡昭周昕,能用另一種方式勸說沙摩柯地話,也許他就會改變主意。
可不管是胡昭還是周昕,都不斷的向沙摩柯強調一件事:攻打襄陽是多麼不可行的事情,襄陽有多麼多麼的強大……沙摩柯是什麼人?自十四歲同董出山後,可以說是未遭遇敗績。唯有的一次失敗,還是在臨涇時被皇甫家偷襲所致。這一路成長,可說是非常地順利。
他服過誰?
能讓他心服口服地人,放眼天下也不過三個半。
董典韋,自然是其中的兩個。還有黃忠,那是曾實實在在打敗過他,並且給予他指點地人,沙摩柯也很服氣。除了這三個人之外,還有半個人,就是呂布。不過,那是他的敵人。
至於其他人,沙摩柯還真的沒放在眼中。
出山後,五溪蠻軍直撲丹陽聚。醉露書院丹陽聚守將蔡中,是荊州大族蔡家出身,論輩分是荊州水軍大都督蔡瑁的同族。不過,蔡中確實沒什麼本事,而且膽子很小。沙摩柯大軍還沒有抵達丹陽聚,蔡中就帶著家眷親兵逃走了。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本領絕對不是沙摩柯的對手。
丹陽聚的迅速失守,也使得夷道守將呂公猝不及防,甚至來不及做出反應,沙摩柯大軍已兵臨城下。呂公出城應戰,被沙摩柯在陣前兩個回合之後,一棒砸的血肉模糊,夷道失守。
這只是在一日之間發生的變故。
沙摩柯連下兩城,不禁志得意滿。在夷道停留一日之後,命梅成鎮守夷道,他自領兵跨過大江,直撲宜城。
五溪蠻暴動的訊息迅速傳開,南郡太守李嚴卻陷入了沉思當中。
昔年宛城之戰。李嚴曾和沙摩柯並肩戰鬥。對沙摩柯這個人,李嚴可以說是非常的瞭解。
沙摩柯背後是什麼人?
李嚴心裡怎可能不清楚呢?
當初秦頡病故,黃忠曾邀他一同前去投奔董。
可是李嚴卻認為,董卓一死。關中大亂。董已失去了根本,就算將來能立足於西域。也難有作為。所以,李嚴很婉轉的拒絕了黃忠,甚至還挽留黃忠和他一同投奔劉表,但未能成功。
不想,區區數年的時間,董卻殺回了關中。
甚至手中所掌握的力量,遠遠超過了當初董卓在世地時候。殺李郭汜,消滅馬騰郭憲。
斷斷數年。開疆擴土不說,佔領並幽涼州。雄霸關隴之地,更突進漢中,虎視西川。
去歲一場大戰,以一家之力,抗衡數家兵馬。
得河內。取雒陽……
那聲勢好不驚人。李嚴都看在了眼裡,若說心中沒有悔恨。那純粹是胡說八道。
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步錯,步步錯。即便是很後悔,李卻沒有絲毫的嚮往。去投奔董?且不說劉表對他頗為器重,就算他和董當年有那麼一段香火之情,隨著時間也已淡薄。
如果當初他隨著黃忠一同投奔董的話,那叫做雪中送炭。
現在呢,看人家發達了,再跑過去投靠,那叫做反覆無常。就算董不計前嫌,李嚴都會看不起自己。更不要說,當初和黃忠說了那麼些的話語,難不成過去聽黃忠文聘他們嘲笑?
不過,李嚴還是留了一份心思。
他明知道周昕和董交好,也清楚沙摩柯在武陵立足,周昕地作用很大,卻沒有報告劉表。
武陵是武陵,南郡是南郡。
大家相安無事,你不惹我,我也不會去招惹你。至於你周昕心向何人?與我何干。
但是,這並不代表李嚴會眼睜睜地看著沙摩柯進入南郡。這南郡是我的,你來惹我,那就休怪我不顧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