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志》曰:延康元年,大霖雨五十餘日。魏有天下乃霽,將受大禪之應也。晉中興《徵祥記》曰:咸和四年,陰霖五十餘日,峻滅乃霽。
【作賦成 受祚應】並見上。
【夢白頭翁 見香爐岫】事見上。盛弘之《荊州記》曰:參山週迴數百里,聳狀若香爐。至於雲霽,天明景徹,在襄陽北望見此山。
§賦
【魏繆襲《喜霽賦》】嗟四時之平分兮,何陰陽之不均?當夏至之勾萌兮,或旱乾以歷旬。既大麥之方登兮,汨注潦以成川。忍下民之昏墊兮,棄嘉穀於中田。悼彼昊天兮,旁魄后土。育我黎苗兮,降之伊祜。既垂曜於辰角兮,申勸之以九鳸;何災沴之無常兮,曾粢盛之弗顧。覽唐氏之洪流兮,悵侘傺以長懷。日黃昏而不寐,思達曙以獨哀。白日時其潛旭兮,雲滃勃而交回。雷隱隱而震其響兮,雨霖霖而又隤。察長溜之潺湲兮,若龍門之未開。賴我後之明聖兮,獨克躬而罪己。發一言而感靈兮,人靡食其何恃?諮天鑑之遄速兮,猶影響之未彰。屯玄雲以東徂兮,扇凱風以南翔。穹蒼皎其呈色兮,羲和粲以揚光。農夫欣以斂川,田畯耕於封疆。
【傅玄《喜霽賦》】喜陰霖之既霽,嘉良辰之肇晴,悅氛電之潛匿兮,樂天鑑之孔明。行潦歸於百川兮,七氣徹於雲庭。東風穆而扇路,重陽升其舒靈。去湮沒之憂患,即通途之敞平。釋昏墊之矇昧,睹日月之光榮。若幽龍之出泉兮,超飛躍乎太清。昔唐帝之欽明兮,遘洪水之巨害。在殷湯之盛時兮,亢炎旱以歷歲。伊我後之神聖兮,敷皇道以居帝。雖風雨之失度兮,且嘉穀之無敗。鹹調暢以茲茂兮,天人穆其交泰。命怡樂之吐和兮,播仁風乎無外。
【晉陸雲《喜霽賦》】毒霖雨之淹時兮,情懷憤而無懌。肅有禱於人謀兮,反極陰於天作。清屏翳之洪隧兮,俄太山之觸石。改望舒之離畢兮,躍六龍於紫閣。於是朱明日皓,凱風來南。復火正之舊司兮,黜后土於重陰。夷中原之多潦兮,反高岸於嵩岑。委禾竦而振穎兮,偃木豎而為林。敬大田之未墜兮,幸神祗之有歆。爾乃俯順習坎,仰熾重離。兼明暢而天地爽兮,群生悅而萬物齊。戢流波於桂水兮,起芳塵於沉泥。災未及害,和斯有祥,翼翼黍稷,油油稻粱。望有年於自古兮,希詩人之萬箱。
§詩
【太宗皇帝《初晴落景詩》】晚霞聊自洽,初睛彌可喜;日光百花色,風勁千林翠。池魚躍不同,園鳥聲還異;寄言博通者,知餘物外志。
【晉湛方生《天晴詩》】屏翳寢神轡,非廉收靈扇;青天瑩如鏡,凝津弈如研。落帆修江湄,悠悠極長眄;清氣朗山壑,千里遙相見。
【梁簡文帝《開霽詩》】景落商飈盡,煙開四郊謐;偃蹇暮山虹,遊揚下峰日。水文城上動,城樓水中出;竟微共理功,空臥淮陽秩。
【又】散絲與山氣,忽洽復依晴;雷音稍入嶺,電影尚連城。雨餘雲稍薄,風收熱復生。
【梁王筠《望夕霽詩》】連山卷亂雲,長林息眾籟;密樹含綠滋,遙峰凝翠靄。石溜正淙潺,山泉始澄汰;物華方人賞,跂予心期會。
【周庾信《喜晴詩》】比日思光景,今朝始暫逢;雨住便生熱,雲晴即作峰。水白澄還淺,花紅曝更濃;已歡無石燕,彌欲棄泥龍。
【又《初晴詩》】溼花飛未遠,陰雲斂尚低;燕燥還為石,龍殘更是泥。
【隋王胄《雨晴詩》】初晴物候涼,夕景照山莊。殘虹低飲澗,新溜上侵塘。風度蟬聲遠,雲開雁路長。
【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後應令詩》】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雨歇連峰翠,煙開竟野通。排虛翔戲鳥,跨水落長虹。日下林全暗,雲收峰半空。山泉鳴石澗,地籟響生風。
【初晴應教詩】初日明燕館,新溜滿梁地。歸雲半入嶺,殘滴尚懸枝。
【李百藥《雨後詩》】晚來風景麗,晴初物色華。薄雲向空盡,輕虹逐望斜。後窗臨岸竹,前階枕浦沙。寂寥無與語,樽酒對風花。
§文
【宋孝武帝《祈晴文》】幽明失序,就陰則滯,連雨霖霪,注而不替,潤既違時,澤而非惠。幸輟霖而吐景,權停雲而斂翳,照鸞輅於大郊,光龍旗于田際,耒耜得施,黍稷獲藝。增高廩於嘉年,登十千於茲歲。
●卷三 歲時部上
○春第一
§敘事
《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日在虛,昏昴中,曉心中。(孟,長也。日月之行,一歲十二會。觀鬥所建,命其四時。孟春,日月會於娵訾,而鬥建寅。)其日甲乙,其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