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人行道上,然後坐回到位於圖書館窗下的椅子裡,顫巍巍的手摸了摸他那灰白的尖鬍子。他是個退伍軍人。
。。
《天使望故鄉》 第十節(1)
可是這種自由,這種關起門來獨自享受文字的自由,這種夢幻般的日子不會永無止境的。甘特和伊麗莎兩人都強烈主張經濟獨立,因此幾個兒子都早早被送出去自謀生計了。
“這樣能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不依賴別人。”甘特說,他覺得以前就聽誰這麼說過。
“就是,”伊麗莎說,“我這樣做一點也不會害他們。他們現在要不學著乾點,等將來真工作了就會遇到麻煩。再說,他們這也是給自己口袋裡掙點錢啊。”毫無疑問,這後一條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就這樣,幾個孩子很小就開始打工了,下學以後,放假期間,這樣打下來,從沒間斷過。不幸的是,不管是伊麗莎還是甘特,從沒人問過孩子們在外面乾的是什麼工作。他們只是模模糊糊地滿足於孩子們有活幹。在他們看來,凡是能掙到錢的活都是正當的、該乾的,都能錘鍊人的性格。
在這個時期,本來就沉默、安靜、孤獨的本比以前更加內向了。他每日悄悄地溜進來,又悄悄地溜出去,鬼影一般。每天清晨3點,像他這樣未發育成熟的身體,正該是矇頭大睡的時候,他已經披著晨星走出家門了,他來到喧鬧的報館和他所喜愛的油墨香面前,開始了他一天的分報送報工作。八年級讀完以後,他漸漸地就不再上學了。甘特和伊麗莎對此卻幾乎沒有注意到。他在報館裡承擔了更多的活計,自豪地、又不無酸楚地,開始自我謀生了。他每天在家吃上一頓飯,晚上睡在家裡。天不亮就要離開家,走起路來弓著身子,邁著像甘特一樣的步子,一對瘦削的肩膀被過於沉重的報紙壓得彎下來,一副甘特家人特有的含辛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