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鄉親們的房子建好再說,所以直到現在,鄉親們的房子基本建完了,劉存的新家才建到一半,他和王杞一家只能將就住在臨時趕工的後院廂房裡,這讓早已搬入新居的鄉親愧疚不已,工匠們一個個卯足勁,拿出最好的手藝為劉存建房。
坐落於新村西面的大珠山餘脈景色秀美,自然延伸的山體如同一隻展翅的鳳凰,所以被安居下來的鄉親們稱之為鳳凰嶺,寓意新村位於展翅鳳凰的羽翼庇護之下。
劉存很喜歡鳳凰嶺這個吉祥名字,正好他看上的建房地點位於朝向大海的鳳凰嘴前方,就在屹立於一片平地之上的小石崗下。
小石崗約三十丈餘長寬,九丈高,形狀挺拔鬱鬱蔥蔥,距離南面新村民居的中心直線距離約四里,所以劉存也給石崗取了個吉利的名字——鳳凰崗。
鳳凰崗背面的大山腳下,有個略呈橢圓形的小山谷,谷中有個約為兩百畝寬的小湖,清澈的湖水從谷口蜿蜒而出,繞過鳳凰崗側面和前方百米處的三顆參天古榆,穿過尚未開墾的喬木林和千畝荒草地,直奔前方的大海,劉存的新宅和給王杞一家修建的院子,就在這片充滿靈氣依山面海的山水之間。
數日來,劉存和王杞顧不上自己的宅院,兩人從新村最南邊早已投產的石灰窯和水泥窯開始巡查,看了三天才看完沿著南面珠山腳下正在建設中的磚瓦工坊、鐵器工坊、木器工坊和陶瓷工房。
直到走完一大圈,王杞終於知道神奇的水泥粉只是用石灰石、粘土和少量碎陶粉加石膏煅燒後碾磨而成,但他仍然搞不清楚為何凝結後如此堅固。
兩人還爬上冶煉工坊後方二十五丈高的山坳,佇立餘寬闊的山潭邊沿,王杞順著劉存手指的方向聽他介紹後,才知道計劃秋收後開工的水庫工程是多麼巨大,對整個鐵器、陶瓷、農具和船舶製造等等,將會產生何等重大的影響。
儘管王杞對工業一竅不通,但他從劉存與五名技藝高超的匠師對話中,彷彿看到一長溜豎立在引水渠旁飛速轉動的水車,看到利用水流落差帶動的巨大鐵錘,以及給冶煉爐鼓風的一座座巧奪天工的裝置。
次日一早,王杞尚未從諸多匪夷所思的知識衝擊中平靜下來,劉存又把他拉到海邊,三里長的海岸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塊磚木,近千人正在修建碼頭和防波堤。
“南面沿岸高低排列的,就是你說的鹽田?”王杞拉住劉存,指向十幾塊大小鹽田詢問。
劉存剛和兩名負責海港防波堤修建的匠師商量完畢,正好想去看看暴曬了數日的鹽滷形成情況,於是把滿腹好奇的王杞帶到南面兩塊最大鹽田的交接處。
劉存用多齒木耙反覆攪動鹽田,觀察片刻從岸邊折取一節樹枝放到鹽田液麵,看到樹枝飄在上面不再沉下,轉向身後一群鹽工大聲吩咐:“可以把這兩塊田的鹽滷引進邊上的滷池了,今天過濾完兩塊大田的滷水,明天下午至少能得到上萬斤精鹽。”
鹽工們立即興奮地動起來,有的往下方規整的滷池裡鋪草蓋席加鹽泥,有的疏浚鹽田出水口,有的不厭其煩地檢查滷池下方的曬鹽場,顯然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
王杞忍不住詢問:“這十二塊高低錯落的鹽田有多少畝?要是都弄成了,能得多少斤鹽?”
“這只是第一批鹽田,加起來差不多八十畝,要是這次順利的話,一茬能生產三萬斤鹽左右。半個多月來,咱們的兩百鹽工按照我說的方法反覆弄了一個月,雖然獲得幾千斤鹽,但總的來說是失敗的,可儘管這樣,當初得到幾千斤雪白海鹽時,半輩子累死累活的兩百鹽工都哭了,所以他們現在才越幹越有勁。”
說到這,劉存抓起一把鹽泥慢慢搓開:“後來我抽空與鹽工們呆了幾天,反覆試製之後,發現問題出在鹽泥上,現在這鹽泥算是能用了,別看它黑乎乎的不起眼,裡面都是鹽啊!只需放到太陽下曬半天,就能看到一顆顆雪白的鹽晶凝結在上面。”
王杞捏了捏鹽泥,又四處檢視一番,回到劉存身邊大為感嘆:“沒想到海鹽還能這麼制,怪不得你敢對縣衙眾官做出承諾,要是這十幾里長的海岸全修上鹽田,恐怕每月能獲得數十萬斤海鹽啊!”
劉存笑道:“現在知道我當初為何不惜一切也要拿到鹽官的職務了吧?我粗粗估算一下,從明年起,咱們每月將從海鹽中獲得不低於三十金的純利,還能隨著鹽田的不斷增多而增長,等到碼頭和防波堤建好,咱們開始造大海船,抓緊時間培養一千名船工,爭取在明年開春之前組建近海捕撈隊,明年秋天之前擁有十條大海船做生意,把咱們冶煉工坊、陶瓷工房、綢布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