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住民家中的汙水排放;第三,每個十字路口和巷口,都打口深井,井口周邊地盤不能低於十丈方圓,用石板和水泥修建井臺,以方便民眾取水。只要把這三件事做好,再幹別的就容易了。”
劉存佈置完任務,進入後院探望徐盛一家與紀維一家,在紀維的懇請下留下一同用餐。
用過簡單的飯菜,劉存詢問紀維:“送你的夏河城東小院不好嗎?為何搬到這個尚未建好的殘破地方來?”
紀維樂哈哈回答:“在家姐的教誨下,屬下想通了,既然主上把屬下提到縣丞的高位,屬下就要對得起主上的信任,能夠在一片廢墟上重新建起一座新城,足以令人驕傲一輩子!”
劉存望向一旁神色自若的徐母和樂哈哈的徐盛,點點頭低聲笑道:“本想讓你先幹一段文官,積累些施政經驗再轉軍職,現在看來幹文官也挺合適你,既然這樣就再熬幾個月吧,如果順利的話,明年開春你接任東武縣令一職如何?”
紀維大吃一驚:“主上要去哪?”
劉存笑道:“哪也不去,只是需要專注于軍隊擴編,除了成倍擴大步兵和騎兵規模,還要擴建咱們的水軍。估計你也聽說了海運船隊的事情,到目前為止,咱們擁有八艘一千六百石貨船,珠山工坊船臺上還有五艘六千石貨船在造,咱們船隊早已在琅琊與東海郡之間運送貨物,上月開通了珠山港到冀州渤海郡的海上商道,每月給冀州公孫家族運去兩批共十船珠山陶瓷、琅琊美酒等貨物,運回冀州精鐵、糧食和戰馬等等,海路獲得的收入很大,等打通遼東和三韓的海上商道之後,獲得的利潤將會劇增,到那時咱們就不用為錢糧發愁了。”
紀維聽呆了,一旁的徐母緩緩放下茶杯用心傾聽,唯有跟隨在劉存身邊瞭解詳情的徐盛滿臉笑容。
劉存繼續說道:“一年來,珠山商會和各大工坊的父老鄉親們都在拼命幹,拼命製造各種器物賣出賺錢,大家知道有了錢能活得更好,還能安置一批批和自己相同遭遇的悽苦流民,開墾出更多荒地種上糧食,修建更多更好的房子安居樂業,而這一切必須有個安定的生存環境,必須建立一支能夠保護自己勞動成果的強軍。隨著需要安置的流民越來越多,擴大步騎軍已經刻不容緩,隨著船隊獲利越來越大,早晚會遭人嫉妒,遭人謀奪,所以不能沒有足夠保護貨運船隊的戰艦和水軍,將來我還想乘船到交州到更遠的地方看看呢。”
紀維再也坐不住了:“主上,屬下做夢都想進入軍隊啊!水軍咱弄不動,當個步兵軍候總還行吧?”
劉存忍不住笑道:“當個軍候屈才了,先幹一段文官吧,等東武城修好再走,不但能有始有終,更重要的是能瞭解行政程式,熟悉各種物資的需求調配,積累統籌兼顧的經驗,養成從全域性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這對你有好處。”
紀維立刻明白劉存的良苦用心,當下重重點頭,不再提任何要求。
深明大義的徐母緩緩走來,向劉存恭敬施禮:“感謝主上對舍弟和犬子的提攜!”
劉存連忙還禮:“無需客氣,應該是我說謝謝才對,紀大哥看似粗獷,實則細緻,能寫會算,閱歷豐富,是個難得的將才,只是此前沒有機會顯示他的才華罷了;徐盛非常優秀,勤懇踏實,天賦奇高,假以時日,定能成為威震天下的俊傑!能與他們共事,何嘗不是我天大的幸運?”
“主上……”徐母和徐盛齊聲呼喚,感動得無法言語。
劉存望向圍在紀維妻子身邊的六個半大孩子:“過一段還是回到夏河城安居吧,琅琊書院下月初九就能使用,到時會有不少名士願意到城東新建的琅琊縣學擔任先生,孩子們唸書方便。”
徐母和紀維的妻子連忙致謝,徐盛和他的弟妹們也很高興,氣派繁華的夏河城已今非昔比,人口已增至十二萬,城裡城外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每條街道都平坦寬闊,街道兩邊栽種各種樹木,一棟棟造型別致的樓宇整齊排列,商鋪櫛比鱗次,酒肆人流如織,就連別的地方難得一見的大醫館也開了三家,處處秩序井然,安定繁榮,可以說,如今的夏河城已成為無數人嚮往的地方。
***********
ps:求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啦!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軍(下)
劉存離開東武城,再次趕赴如同一個巨大建築工地的黃島,他此次要檢視的不是黃島西面的一排排民居,不是方圓十里的城區周圍開墾出的數萬畝田地,而是黃島北部的天然避風港和大型造船廠的建設進度,為麾下水軍尋找一個適合修建大本營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