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東海兩支艦隊,協助琅琊商會和糜家商行全力開拓江東地區、建甌(今福建及潮汕以北)地區、交州南海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的貿易市場,將青州生產的各種綢緞布匹、陶瓷器皿、先進農具、外銷型武器裝備等商品,儘可能多地銷售出去,換取青州急需的糧食、珍稀木材、玉石珍珠、緊缺原料、高產農作物種子和金銀銅鐵,以保持青州工商業發展速度,保障就業和全民生活水平,進而刺激各大工坊改進技術,逐漸形成整套成熟的產業標準並擴大工商業規模。

第二,透過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投入,實施迫不得已的以工代賑策略,改善青州的交通狀況,刺激青州和徐州東海郡的鋼鐵、焦煤、布匹、水泥建材的生產和礦山開採,解決數十萬災民的吃飯問題,進而促使貨幣改革的步步推進。

第二項重大措施的實施期為五年,預算總投入高達八十億錢,幾乎等於青州兩年半的稅賦總收入。

這個龐大計劃既有明確的總體目標,也有細分的階段性目標,其中最大的兩個投資專案分別是:

在現有官道基礎上,用五年時間擴建改建兩千裡馳道,形成一橫兩縱貫穿青州境內的交通主幹道。

其次,在濟南新城現有建設基礎上,再投入二十億錢,將濟南新城及周邊各縣城建設成為北方五州的經濟貿易、教育文化和政治中心。

在如此重大決策推動下,濟南城的建設不但沒有因為大漢朝的經濟局勢急劇惡劣而停工,反而增加了近兩倍的勞動力,建設規模和比大漢朝經濟下滑前成倍擴大。

*******

ps: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票和全贊支援!感激不盡!(未完待續。。)

第一五三章 天下雄城(下)

劉存在濟南相管寧、大匠師霍堅、濟南中尉兼青州軍第三師主將秦義等文武官員陪同下,登上位於濟水南岸二十餘丈長高的臥牛山,俯瞰東南方向方圓數十里的巨大建設工地,凝望東西南北率先聳立起來的九座城樓,以及城中初具雛形的兩橫三縱方方正正的五條大街,心裡又是激動,又是忐忑。

激動的是,這座嶄新城市的建設,不但是劉存和大匠師霍堅的平生夙願,也將促使四州通衢的濟南地區,逐漸成為大漢王朝北方的中心,進而達成劉存和麾下心腹埋藏心底的“鞏固青州、虎視中原”的戰略要求。

更加重要的是,濟南城的建設一舉打碎了劉存麾下心腹文武的觀念桎梏。

令劉存忐忑不安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如此巨大的基礎建設投入到頭來是對是錯,他雖然擁有超越任何人的先進觀念與見識,但若論貨幣流通和經濟領域的具體實施以及分析能力,他遠不如麾下負責財政稅賦的謀士韓柔和琅琊書院的山長鄭玄,甚至比不上時常被他譏笑為“二把刀”的大舅哥糜竺,如果最後賭贏了,是他劉存和萬民的幸運,若賭輸了,他只有率領麾下弟兄如同受傷的惡狼一樣出去拼命了。

與劉存並肩站在山崗頂部的霍堅、管寧、秦義等人臉上,全都是自豪和憧憬,他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秦義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練兵打仗上,身上具有濃郁浪漫文人色彩的管寧作為濟南相,看到自己治下築起如此一座雄城。各界民眾能夠安居樂業收入大增,他心裡就比任何人都高興。

大匠師霍堅的歡欣自豪更別提了。他本來就是歷城人,生於斯長於斯。做夢都想把自己家鄉建設成天下聞名的大都市,何況他還是墨家傳人,身上承載墨家千年的思想理念和遠大抱負,可以說,濟南城建成之後,他霍堅的名字將和濟南城一起屹立於大地之上,只要濟南城存在下去,墨家精神和他霍堅的名字也會因此而不朽。

劉存眼前東西長八里、南北寬六里的濟南城,分別在東、西、北三面城牆各設兩座城門。南面瀕臨歷下波(今大明湖)和五龍潭的城牆開設三座城門,九座城門都採取利於防禦的內凹式設計,寬四丈、高七丈的城門洞距離城牆外的護城河九十步,無論從哪一座城門進城,都必須經過寬三十丈、高五丈的堅固甬道,城門內側兩兩之間的寬闊空間都是戍衛部隊的營區,最大程度地加強城市防衛。

周長二十八里的城牆如今剛建好地基,預計要一年之後才能聳立起來,與已經建成的九座巍峨城門連在一起。城牆設計高度為五丈(漢制1丈=2。31米,5丈=11。55米),若算上五尺高的女牆,總高度為五丈五尺。城牆厚度為十二丈,除城門兩側和四角使用石條與鋼筋混泥土澆築結構之外,其餘均為石砌基腳兩面包磚的夯土城牆。登上城牆的斜道均設在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