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家境早已沒落,日子過得非常悽苦,聽到劉存率部進駐洛陽重建帝都的訊息,陳到家族毫不猶豫舉家離開汝南,跟隨徐州送來的十五萬流民一起,來到洛陽投奔萬民頌揚的劉存。
剛滿十八歲的陳到隨家人抵達洛陽沒兩天,便申請加入正在徵兵補充缺額的管亥所部,管亥試過這位小將的身手之後非常吃驚,如獲重寶,喜不自勝。
當天晚上,管亥就把事情經過向主公劉存彙報,要求劉存破格任命十八歲的陳到為他的軍候。
劉存問清楚陳到的字號,立刻趕往西大營面見陳到,隨後又去拜訪陳到的父母家人和魏延的家人。
第二天上午,劉存任命陳到為將軍府親衛營佐尉,任命魏延為遊擊將軍,吩咐陳到和魏延把他們的三百餘家人,送到安定富裕的濟南新城安居,然後親自給主管無影山大本營的兵曹從事紀維寫信,責令紀維和教官們必須在三個月之內,對魏延和陳到進行特訓,讓他們瞭解青州軍的整個體系,熟悉青州軍各兵種的訓練與作戰方式。
劉存從來都不解釋他“慧眼識人”的原因,面對公孫沛和沮授等人的疑惑目光,劉存反而對沮授大加讚賞,對最先提議進駐洛陽並大舉招攬人才的沮授充滿感激。
沮授確實值得讚揚,他不但提出招攬人才的建議和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還利用自己的人脈去做,不遺餘力地四處奔走,宣傳劉存忠於漢室、心懷萬民的高尚品德,源源不斷地從周邊各州為劉存招來各種人才。
如今,同樣向劉存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以畜軍資”這個高遠計策的毛玠,已被劉存引為心腹,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劉存來說是把無法把握的雙刃劍,但能提出這一主張的毛玠絕對是個目光高遠的俊傑。
出身寒門的毛玠同樣欽佩劉存的虛懷若谷和高尚品德,同樣將敬奉漢室心懷萬民的劉存,當成了自己心目中力挽狂瀾振興大漢的明主。(未完待續。。)
第一七六章 坐山觀虎(上)
初平四年的春天來得很早,洛陽城在剛剛過去的整個冬季中只下過兩場小雪,氣溫比常年高出很多。
典農中郎將毛玠對此憂心忡忡,整日騎馬東奔西趕,敦促上任不久的各縣官員做好防旱防災準備,組織剛安置下來的民夫儘快完成復耕播種,然後集中人力、物力,疏浚河道溝渠,抓緊時間在方圓三百里內開鑿五百餘口水井。
沒有了嚴寒,剛恢復耕作百萬畝土地的官員和百姓既擔心旱災,又擔心春夏之際爆發蝗災,但持續晴朗少雨的天氣,對洛陽城的修建卻是大好時機。
幾乎無雪無雨的日子裡,洛陽城的修復工程進度很快,加上去年冬天黃河封凍前從青州運來的大量水泥、木料等建材儲備充分,從徐州和交州送來的糧食絡繹運到,城西五里建起了二十幾座磚瓦窯和石灰窯,每天能吃飽肚子的近六萬工匠和民夫只用四個半月時間,就將城中三橫兩縱五條大街連同地下排水系統工程建好。
臨時搭建於城內東南和西南的兩片棚戶區,如今已能容納四萬人居住,城內東北區域兩裡見方的太倉得以恢復,原本儲存於東城外軍營中的糧食物資,開始運入條件優越的倉庫中儲存。
整個洛陽故都的修復中,最費時間和人力、物力的,當屬開山採石和燒製各式磚瓦。
計劃按原樣修建的北宮,由於工程浩大,劉存和麾下文武沒有自作主張。而是清理一空之後停止進一步修建。派出特使去長安請來太僕卿楊彪、尚書令士孫瑞、錄尚書事趙溫等重臣。一起對北宮和東宮的復建進行磋商,最後嚴格按照皇家的要求,確立二十四殿的修建方案,重新規劃東宮的建設規模。
為了不刺激挾持皇帝把持朝政的李傕等人,影響到一直默默進行的救駕計劃,劉存提出暫時緩建南門外太學、明堂和靈臺的建議,並做出“一旦將皇上迎回,六個月內即可修建竣工”的承諾。
實地勘測過後。楊彪、趙溫等人深以為然,也都知道若是按照焚燬前的規模盡數修建,除非投入二十萬以上的人力和源源不斷的鉅額錢糧,否則沒有五六年時間絕對辦不到。
因此,大家簡單商議過後,省去了皇城內四座用以安置妃嬪的大殿修復,在清空的原址上修建比原來大三倍的御花園,但是要求整個皇宮必須在三年之內竣工。
劉存反覆估算之後,非常艱難地答應了這個要求,畢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企圖,所以只能咬牙承受下來。
尚書令士孫瑞見狀。以戲謔的口吻說出“大逆不道”的玩笑話:“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