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數百人的傷亡代價,但卻換來了一場大快人心的勝利。
攻陷受降城後,趙雲讓士兵將被鮮卑人的頭顱全部割下,在城中開闊的地方堆出一個人頭“京觀”,又在地上寫下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驍騎將軍趙子龍留字於此,以儆效尤!”兩行大字。隨後,將士們在城內快速補充軍糧和馬料,為受傷的同伴包紮止血,用布將死去的袍澤遺體裹好,放置在他們生前所騎戰馬的背上固定安穩。
遠襲大軍在城內經過一夜難得的休整之後,第二日將城內鮮卑人的戰馬全部帶走,這些戰馬的背上還馱著繳獲來的大量金銀財寶以及路途中所需的糧草。趙雲並沒有下令將城內的房屋和帶不走的糧草牲畜全部焚燒,因為受降城本來就是大漢的城池,如果燒燬了,就等於是燒自家的房子。
至於那些帶不走的糧食和牲畜,如果焚燒和屠殺掉,也是一種浪費。這些糧食和牲畜都是鮮卑人從幷州劫掠來的,雖然現在無法還給幷州的百姓,但卻可以避免豺狼一樣的鮮卑人在發現糧食被焚、牲畜被殺之後,再去禍害更多的漢人。
翌日清晨,趙雲率軍撤離受降城,只在身後留下了一座死寂孤城。
為了避免被軻比能的主力在半路截擊,趙雲選擇了更為靠北的路線返回幽州,沿路遇到一些驚惶失措的部落,皆是驅散即可,並未下令士卒再行殺戮。
趙雲離開受降城的第三日傍晚,身處五原城的軻比能得知受降城被襲,三千留守的部隊被漢軍屠戮殆盡,自然是怒不可遏。此前他已陸續收到北方有部落被漢軍襲擊的訊息,還以為這只是幽州方面派出來誘敵的小股部隊,現在得知奔襲受降城的竟然是驍騎衛主將趙雲,於是立即率領中路大軍從滿夷谷方向趕來阻截趙雲。(未完待續。。)
第三三九章 迴歸
軻比能帶著中路主力從滿夷谷穿過陰山時,趙雲已經率軍從北面兩百里外過去了兩天。
趙雲是一位非常冷靜沉穩的將領,從來不會意氣用事,儘管奔襲受降城的任務完成的十分順利,五千精銳到目前只損失了一成,部隊的戰力幾乎沒有什麼損失,但他絕對不會冒然在草原上與鮮卑人的主力部隊開戰,置自己計程車兵於孤立危險境地。所以,趙雲在率軍撤退時走的十分迅速果斷,而且選擇了一條外人難以琢磨的道路。
軻比能帶著部隊向東北方向快速穿插,希望能在艾不蓋河西岸攔住趙雲,結果連續三天都沒有發現漢軍蹤影,直到大軍來到冰凍的河畔,依然是毫無頭緒。
在茫茫大草原上想要追擊一支距離超過三百里的目標,這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何況被追擊的隊伍中還有靈敏的草原獵犬,配備了千里鏡和指北針這種跨時代的超級裝備,另外還有一個閉著眼睛都能尋路的閻柔。
所以,軻比能這次註定是要失望而歸,根本無法找到趙雲的蹤跡。
經過數日茫無頭緒的遊弋,在尋敵無果的情況下,軻比能只得率領部隊返回,一路上他親眼見到了被漢軍屠戮過的十幾個部落,心中就像被刀絞一般痛苦,跟他一起出戰的拓跋氏頭領拓跋長慶、紇骨氏部落頭領達丸、宇文氏頭領狐當等人也是個個怒火中燒,紛紛要求軻比能立即下令三路大軍向著高柳方向集結。與可惡殘忍的幽州漢軍決一死戰。
軻比能壓下幾個頭領的怒火,默不作聲地帶著他們一起進入受降城,然後就看到了三千顆堆放整齊死不瞑目的頭顱。還有地上那兩行飛揚跋扈的挑釁文字。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驍騎將軍趙子龍留字於此,以儆效尤!
每一個字,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劍,狠狠地刺在這些鮮卑部落頭領的心頭;每一個字,又似蒲扇一般的大耳刮子,狠狠地抽在眾人的臉上。
“來日定要抓住這個姓趙的狂徒。千刀萬剮,扒皮抽筋,挫骨揚灰!”拓跋長慶恨聲說道。
“幽州漢軍。實在猖狂,若是不能報了此仇,我們有何顏面再見族人!”狐當裂目狂吼。
“漢軍竟敢在我們的後方,用吾族人的頭顱堆壘京觀。日後攻陷幽州每座城池。都要壘出一個萬頭京觀!”達丸雙拳捶胸,嚎啕大哭。
軻比能將眾頭領的反應看在眼裡,冷冷說道:“便將這裡保持原樣,讓每個部落頭領都來此地一看,讓他們知道漢軍有多兇狠,免得一個個躲在漢人修築的城池之中花天酒地,忘了咱們南下的目的!”
軻比能心中雖然恨極了趙雲和幽州漢軍,但他知道己方還沒有做好全面攻打幽州的準備。因此故意讓南下的各部頭領從朔方、五原、雲中和雁門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