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高將軍的家鄉是在幷州北方是吧?”
“順是幷州五原人氏。”
“那你想不想有朝一日帶著兵馬回家鄉去,從此做個保境安民的將軍?”
“順是呂奉先的部曲,只要他一天不說捨棄我,我便要追隨於他。”
“唉,真是個榆木疙瘩。你別急,過幾天我就讓人把呂布自願與你解除部曲關係的書信送來。”(未完待續。。)
第四六三章 種馬前奏
劉和見過高順之後,便明白歷史上為什麼曹操殺掉呂布之後高順寧死不降的原因了。估計當時老曹想得是殺了呂布應該足以震懾陳宮和高順等人了,結果卻是成功地激起了高順寧死不屈的意志,反倒錯失了人才。
從劉和掌握的情況和他對高順近距離的觀察,發現此人確實有一骨子執拗和倔強,用一句不太好聽的話來形容,俺就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對待這樣的人,說難那就是根本無處下口,說簡單也就是幾句話的事情。
既然高順愚忠呂布,那就從呂布身上做文章,先讓高順從心裡質疑呂布,看清呂布薄情寡義的心性,然後再以利誘使呂布寫一封與高順解除部曲關係的書信,這樣高順心裡就會覺得是呂布拋棄了他,而非他背叛了呂布。只要高順在心裡過了這道坎,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其實,劉和當初招攬趙雲的時候,已經用過這些辦法了。無非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然後直接找上想要招攬的這個將領的正主,用一些利益好處進行交換,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這樣交換過來的將領保證是沒有二心,對劉和忠誠服從,心甘情願地追隨。
簡單概括之,挖人牆腳分為三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但劉和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最後一步,也就是誘之以利的時候,他沒有用重利來誘惑想要招攬的武將,而是把重利放在了這些武將的主子身上。因為他覺得凡是自己看中的武將,都不是那種唯利是圖的小人,反倒是這些人的主子,一個個將利益看得很重。如果遇到的是知人善任的主子,劉和根本就不會費那個功夫,你看他什麼時候對曹操手下的武將動過心思?
劉和用人,首先看中的就是忠義二字。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時代,最怕的就是手下將領反水,有時候因為一個將領的反水,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整個局面發生逆轉。劉和手下得到重用的將領,基本上都是由他親自選拔和培養起來的,像高順這樣有可能會在半路中被吸收進來的,基本上都屬於鳳毛麟角。
劉和見過高順之後,心情很是愉快,他派人給河內的趙雲去信,讓趙雲抓緊時間威逼利誘呂布。把呂布自願放棄高順的親筆書信早日弄過來。劉和已經想好了,剛剛成軍不久的振勇營正好缺少一員專司訓練的副將,把高順儘快調過去,說不定還能趕上接下來的官渡大戰。
卻說劉和在鄴城大動心思的時候,太傅劉虞南下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幽州,這一日來到了冀州中山郡境內一處叫做毋極的地方,安下營寨進行休息。
毋極縣內的民眾聽說劉太傅就要離開北方前往京城洛陽,頓時紛紛拿出酒肉前來送行,劉虞本不欲如此擾民。但他在北方的威望實在太高,把守營門計程車兵怎麼也攔不住熱情的當地百姓。劉虞無奈之下,便准許民眾推選一些代表進入營帳與他相見,結果這一見。又多出一段故事出來。
能被毋極當地百姓推選出來去見太傅劉虞的,自然是縣內名聲最好的一些人,這其中便有一位名叫甄儼計程車人代表。甄家在毋極屬於名門望族,甄儼的祖上甄邯曾經出任過太保這樣的高職。而甄家的後人也因此而世襲二千石俸祿的官職。甄儼的父親名叫甄逸,曾經擔任過上蔡縣令,後來死於黃巾之亂時。甄家人便避禍鄉里,不再出仕。
甄儼在家中排行老二,在他上面本來還有一個哥哥,卻是已經早夭,所以他實際上是家中的長男。甄氏家學淵源,所以甄儼雖然未曾出仕為官,但舉手投足之間都有幾分上位者的範兒,這次毋極百姓歡送劉虞過境的動作,正是甄儼在收到訊息之後操辦起來的。甄儼覺得北方已經平定,天下形勢在未來會越來越好,所以有心出仕為官,因此想借機在劉虞面前展示一番,也好為以後前往洛陽向劉虞求官時做些鋪墊。
衛兵們將推選出來的幾位民眾代表帶進劉虞帳內後,劉虞面帶微笑地詢問大家毋極縣內的情況,近年來的糧食收成,境內是否有貪官汙吏欺壓良善,甄儼上前對答如流,說話時不疾不徐,從容鎮定。
劉虞見面前這位年輕人儀容端正,舉止得體,不由得便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