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9部分

我已經想到了一些辦法,待會細說。派軍隊大規模挖掘墳冢的事情不能做,但可以給各州郡下令,大肆緝拿各地盜墓竊賊團伙,追繳賊贓。一旦查獲,凡是舉報有功之人,皆重賞,所獲賊贓的四成歸地方府庫,六成充入制幣司!另外,從普通民眾手中收購黃金、白銀之事,暫時不宜施行,以免引起民怨,影響內部穩定。”(未完待續。。)

第五二四章 大將軍的手段

中國一直是一個黃金貧乏的國家。雖然與世界其他民族一樣,黃金在華夏曆史上也是財富的計量單位和擁有財富的象徵,但事實上由於華夏各朝各代在黃金總量上的缺乏,使得黃金很難成為財富流通中介的主角,而黃銅和白銀則分別在古代和近代承擔了主要流通貨幣的功能。

劉和知道黃金難以承擔起流通貨幣主角的功能,所以從一開始就把金幣、銀幣和銅錢同時作為流通貨幣,而金幣在這三者之中更像是後世面額上千甚至過萬的大面值貨幣,銀幣則像是面值五十、一百元的常用貨幣,銅錢則承擔著一塊、五毛、兩毛、一毛的功能。

劉和之所以如此看重黃金,是因為黃金不僅具有良好的儲存性和保值性,更是因為它是後世工業革命和電子技術中十分重要的原材料,劉和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使民眾和國家對於黃金儲備有一個清醒和深刻的認識。國內現有的黃金數量少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只要國家重新歸於統一穩定,可以安排大量的勞力去發掘和開採。國內的黃金儲量不足也沒有關係,可以透過與外國通商、佔領、殖民甚至是直接的搶掠來積累黃金。

總之一句話,劉和就是要讓大漢朝的民眾牢記一個理念,那就是:我們的黃金必須是我們的,而外面的黃金歸根結底也要是我們的!

西漢時期國家到底有沒有五百噸的黃金,劉和並不是太關心,若是真的有,只要這些黃金還在這顆星球之上,那麼未來遲早會有被人發現的那一天。若是沒有,那也沒有關係,世界上盛產黃金的地方不是一處兩處,只要能將漢人投送到這些地方上。並且站住腳跟,那麼未來大漢還會缺少黃金麼?

黃金是財富的象徵,也是國家實力的象徵,如果能給子孫後代留下幾百噸甚至是上千噸的黃金,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國內或許都不會鬧什麼錢荒吧?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劉和不惜將自己扮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黃金財迷,只要能讓大漢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帝國”,就算被人誤解又有何懼?

當日夜裡,劉和並沒有讓徐嶽、夏侯蘭和李儒失望而歸,他為大家找到了一個暫時不用太多黃金、白銀也能將錢行開辦起來的方法。

劉和記得後世的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國民黨將國內僅剩的兩百多噸黃金運到了臺灣,那時候國家銀行的地下倉庫內估計連十噸黃金都沒有,但國家一樣在搞經濟建設,而且一開始的速度就不低,這就說明哪怕是沒有黃金白銀,只要制度措施跟得上,國家照樣可以發展。

為了降低商人和百姓們在日常流通中對貨幣越來越大的需求量,劉和讓制幣司抓緊時間先印製出“糧票”、“布票”、“肉票”、“油票”、“鹽票”、“煤票”、“馬票”、“農具票”等一大批供應類的票證出來,並且制定出詳細的用黃金、白銀和銅錢來換購這些票證的兌換表。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向市面投放大量的真金白銀,相反的還可以透過溫和公平的手段回收藏於民間的黃金白銀。

為什麼說是溫和公平的手段呢?因為劉和沒有逼迫商人和民眾必須要拿出各種供應票證來,但因為劉和所代表的州郡官府幾乎主導甚至是壟斷了北方的各種行業,只要商人和百姓有購買的需求。那他們就得用手中的黃金、白銀來換購。

比如說,幽州農具廠出品的各式農具不僅結實耐用,而且價格公道,如果是州郡內部採買。各個縣和鄉的採購人員可以拿著農具票直接來農具廠提貨,這個交易的過程中並不需要使用金銀貨幣。但是,如果外州外郡的商人前來採買。或者是富家大戶私人前來採買,他們手中因為沒有農具票,所以要麼按照出廠價支付真金白銀,要麼從其他渠道購買農具票,直接換取所需要的農具。

或許,這樣的交易方式可能存在不夠靈活的問題,又或者容易滋生出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卻不是根本性的問題。票證式的供應雖然機械僵化,但在生產力本就十分落後的農耕時代,卻是十分先進的一種制度。因為大漢的外部目前並沒十分強大的敵人,大漢不需要跟別的國家比發展速度,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步子往前走,至於快一點慢一點,都不會影響到大漢作為此時世界尚最大最強國家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