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們一個教訓!”施利芬慫恿到。
當年奧匈解體時俄國人因為和德國達成了協定所以不會來管閒事。現在俄國人則根本管不了閒事,所以施利芬認為這是15年後的又一次對法國動手的良好機會,早就希望透過一次預防性戰爭為德國再爭取30年和平的軍方對這樣的機會興奮不已。
“如果我們對法國發出軍事威脅的話,會不會引來英國人的強烈反應?”馬沙爾有些擔心的問到。
“英國人就算反應又能怎麼樣?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派出10萬遠征軍來協助法國作戰,這對我們根本沒有威脅!”施利芬不屑的說到,甚至對於英國人的參戰施利芬是樂見其成的,因為這樣德國就可以以英國率先參戰為由,從而不用再遵守協定。可以放開手腳進攻比利時,執行施利芬計劃。
哪怕現在施利芬計劃還不完善。德國陸軍的戰術和裝備改革還未完成,但是面對被自身浪漫主義改革折騰的根本無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法**事力量依然壓力不大。至於英國人的陸軍,施利芬根本沒放在眼裡。
而且自己馬上就要退休了,如果現在這個時候德法開戰,那麼自己的計劃能夠得以實施,並且能徹底擊敗法國。這對施利芬來說也是無與倫比的成就,自己就有希望得到和老毛奇一樣的功勳!
“嗯,比洛和施利芬說的沒錯,我認為我們在摩洛哥的問題上不能退讓。”約亨斬釘截鐵的說到:“這不僅僅是一個殖民地利益的問題,區區一個摩洛哥每年帶給我們的收益還不如遠東建設沒多久的青島。但是這是關係到德國在殖民地事務上還有沒有地位的問題!
我們在殖民地的利益被其他國家透過私下裡的秘密交易給瓜分和犧牲掉了,而我們卻無法維護和抗爭,那麼以後在殖民地事務上還有什麼發言權?!國民又怎麼看待這種眼睜睜的看著國家利益被侵害但是無能為力的政府?所以這件事情上我們必須讓那些法國人認識到他們這種挑釁行為是十分愚蠢的!
讓我們在丹吉爾的代辦先給法國人打個招呼,表明我們的立場,讓他們明白,摩洛哥的局勢不是他們法國人可以肆意妄為的。另外,阿道夫,將我們不會在摩洛哥問題上讓步的態度傳達給議會,讓那些議員們做好心理準備,如果法國人不識時務的話,那麼我們就給他們戰爭!”
約亨的強硬是有底氣的,因為法國人也明白在俄國人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法國是無法獨立面對優勢德軍的進攻的,而法國政府在和英國、西班牙達成一致後的舉動導致的德國人的激烈反應完全出乎法國人的意料。
歷史上在德國人的強硬態度面前,極度虛弱的法國只能乞求和德國妥協,法國政府和議會迫使對德復仇主義者、外長德爾卡塞辭職,傾向於和德國緩和的法國總理羅維埃兼任外長,主張法德直接談判解決摩洛哥問題。這是法國政府在外交上的重大失敗。
對於法國人的拙劣表現,威廉二世輕蔑地評論道:“我向法國人丟擲了白手套,而法國人不敢把它拾起來。”
然而德國此前定下的方針是:“所有的批評和攻擊都要儘可能的體現出對法國國民感情的尊重,要針對德卡爾塞系統的、傲慢的、笨拙的反德政策。”
也就是說以威廉二世為首的德國高層並不希望因此導致德法關係繼續惡化,因此認為德國戰略目的已經達成的德國人決定不再在摩洛哥問題上對法國窮追猛打,可以採取相對寬容的政策拉攏法國。
由於認為法國企圖獨霸摩洛哥的計劃損害了所有列強的利益,同時也希望借國際會議分散法國對德國的仇恨和不滿,因此德國堅持要召開國際會議來解決這個問題。
對“世界公理”充滿天真渴望的德國愚蠢的將其和法國的雙邊問題硬生生變成了一個多邊問題,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正如英國人所希望看到的那樣,在曾經簽署《馬德里公約》的列強齊聚西班牙的阿爾赫希拉思後,經過曠日持久的談判,13個與會國中只有奧匈帝國和摩洛哥支援德國。德國在軍事上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被迫做出讓步,導致了德意志帝國建國以來最為恥辱的外交失敗。
在約亨看來,德國完全不用在乎什麼法國人的仇恨和不滿,德法本來就沒有和解的可能,又何必在乎法國人的感情?歷史上英國人前期的蛇鼠兩端造成了法國人根本沒有任何支持者,英國人的這種舉動本來就會導致英法之間本來就剛剛建立起來的同盟關係之間的裂痕,威廉二世這個時候只要將摩洛哥問題解決了,那麼就算不能拉攏法國,也能離間英法關係。
推一步來說就算英國從一開始就表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