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不下,甚至在各國壓力下有可能朝不保夕,載漪豁出去了。
“王爺言重了,一切都是我國陛下希望兩國友誼長存,出於一片善意,才願意從中周旋。”海靖還特意雙手抱拳,舉到頭邊,拱手示意,向萬里之遙的腓特烈三世致意。
“載漪將銘記貴國皇帝陛下的善意,必將為兩國友好盡一份綿薄之力,那麼親大人教我,該如何去做呢?”載漪也有樣學樣,抱拳拱手示意。
“其實不難,首先自然是堅決剿滅義和團的暴民,並且多各國承諾嚴禁任何對各國公民的暴力行為,這是大前提,萬萬不可更改。”海靖強調到。
“這是自然,載漪明白,各國百姓在我國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又何談與各國交好?”載漪你個點頭稱是,絲毫不見那個以往稱義和團為“義民”的態度。
見載漪願意剿滅義和團,那麼海靖的任務就算完成大半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談了:“然後只要太后下旨,向各國公使表明,新君登基,不僅不會終止新政,反而會執行的更加徹底,如此一來,各國就不用擔心政策的變化了。
最後,如果能實施擴大通商,增開口岸,允許各國在口岸建廠,允許進入內地勘探開採礦產等等一系列於各國有利的政策。我國在居中周旋,進行調解,讓各國支援大阿哥登基也並非難事。”
“載漪明白該如何做了,請公使大人放心,載漪必會將此事辦妥,必不負貴國皇帝陛下的一番好意,大人請靜候佳音。他日事成,載漪必定重謝。”載漪激動的站起來向海靖行禮到。
作為配合,兩天後海靖向總理衙門提交照會,再次要求清政府消滅義和團匪患,措辭嚴厲。
而載漪則在慈禧太后面前一改口風,稱德國政府一向與大清交好,前番也並未反對老佛爺您的旨意。而此次如此言辭激烈,態度強硬,想來也的確是被義和團匪患侵擾頗深,忍無可忍。
接著又強調,德國與清國水師、新軍牽扯頗深,清國之國防全賴德國一力相助,且德國陸軍冠絕宇內,且十萬大軍駐紮在呂宋。如若德國受到義和團侵擾而與朝廷交惡,實乃大清之禍,因此義和團不可不剿。
慈禧太后雖然對載漪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頗為奇怪,不過也認為載漪所言有理,德國乃友邦,切不可惡了德國。遂下旨全力清剿義和團,甚至擔心剿匪不力,要求駐紮小站的定武軍參與剿匪。
此令一下,各國公使感到十分震驚,急急忙忙回報給本國後,各國一片譁然,德國佬居然把事給辦成了?(未完待續)
第223章 讓他們換個皇帝吧
“儘可能阻止戰爭爆發,這樣對我們更加有利?”腓特烈三世有些驚訝的問到。
“父親您應該清楚,如果和清國發生戰爭,那麼最終獲益顯然不是我們,俄國人的野心可不小。清國東北的額爾古納河、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主要河道及其支流的航運已經完全被俄國所控制,中東鐵路現在已經完工大半,支線也已經基本竣工,阿穆爾軍管區駐紮俄軍超過9萬人。只要戰爭爆發,這些灰色牲口順著鐵路就能迅速推進,就憑清**隊的戰鬥力,能擋得住?
到時候我們是出兵進攻清國的首都,要與我們幫助重建的清國海軍和我們一手訓練出來的清國新式陸軍交戰,但是最大的好處卻全都落到了別人的手裡,無論怎麼看都是不划算的。
我們應該阻止戰爭爆發,然後以居中調停之功要求清國政府對我國表示謝意。”約亨解釋到。
“可是現在各國聯合起來向清政府施壓都沒有任何作用,清政府在此事上的敷衍之意十分明顯,局勢惡化也與清政府的默許和縱容分不開關係,我們又如何能居中調停,並從中獲利呢?”首相馬沙爾也對此表示疑慮。
對於清國人的花樣作死約亨也表示無奈,慈禧太后居然能相信義和團真的刀槍不入、槍炮不傷,這智商簡直可怕。而且幾年前才被日本給暴揍了一頓後,哪來的信心對整個歐美世界宣戰的?
老佛爺老糊塗了並不代表所有滿清統治階級都老糊塗了,不過義和團的發展和壯大和其中一些希望利用義和團達到自己目的人在慈禧太后耳朵邊上吹風慫恿是分不開關係的。所以雖然不知道滿清政府的智商下限在哪裡,但是隻要有足夠的利益,那就還是有機會的。
“我認為現在清國對各國的要求不當回事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清國政府中的確有一些人對我歐美各國有敵視情緒,而這些人又能夠對清國現在實際掌權的那個太后殿下起到影響。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