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業的官兵的情緒,變得高漲起來。
戰鬥機也在簡易航母的逆風行駛中升上天空,它們並不需要參加瓜島的作戰,最多不過就是在艦隊上空繞著無聊的圈子。大概出於保護心理,又或者說是一種輕視,海軍裡的女性戰鬥機機師,才在這些防空戰鬥機編隊裡。
可在這時,戰鬥卻從她們的主動攻擊裡開始了。
“下面發現大規模機群,它們的模樣有些像飛鏑!”
這是這場戰爭中最使人頭痛的情況,中華聯邦的飛鏑…Z與各國仿製的飛鏑型戰機,外加熾天使——撒拉弗戰鬥攻擊機。它們在外形上根本沒有什麼大的區別,而等大家發現它們的效能有著巨大差異的時候,往往後知後覺者已經帶著不甘掉下去了。
在這場戰爭中,中華聯邦月產4000架這種型別的戰機。固然一方面是滿足陸軍航空隊的要求,更多的時候飛鏑…Z才是最強烈的出口需要。
這種效能平衡,火力強勁的多用途戰機,雖然已經被新的王者——熾天使——撒拉弗戰鬥攻擊機擠下王位,更有後續的王子——WD…3鬼怪式戰鬥機和公主——Y…D/A4地獄之鷹戰鬥攻擊機在等待上位。
但不容否認的是,它依然能夠馳騁在世界各個戰場上,而不被匯出不窮的新型戰機擠下排名。畢竟,戰爭開始前剛剛換裝的發動機,這時依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超前的機型研究,早已經使飛鏑…Z的外形與最早的飛鏑完全不同。
所以說作為戰前最後出品的飛鏑系列的最後一款戰機,它的退役還早得很呢。當然,這是相對於國外而言。
那麼使人不能不懷有疑慮的是,這些飛機出自何處?難道美國海軍的空中預警飛艇鷹眼就沒有能夠發現嗎?
當然不是,而在於這時美國海軍使用的鷹眼,並不像中華聯邦的望樓II的觀察範圍能夠達到500公里那麼巨大的範圍。由於載重量的限制,美國海軍的鷹眼探測距離不過150公里左右。
而處於艦隊上空的它們,這時還沒有發現對方的戰機。而日本海軍的戰機,則是在黑夜裡,利用太空裡中華聯邦的衛星導航,以超低空飛行躲過美國海軍戰艦上的雷達,以及鷹眼飛艇的偵察縫隙中溜了過來。
因此,當美國海軍艦隊裡的防空戰鬥機,藉著第一絡朝陽出現在天空裡時,它們才被發現。
隨著防空戰機的報告,訊息很快傳遞到了羅伯特。戈姆利中將的指揮中心,又經過鷹眼飛艇的確認之後,防空警報才在美軍的登陸叢集的掩護艦隊的戰艦上響起來。
作為不大喜歡中華聯邦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並沒有採購什麼干將級系列戰艦,在他心中對付空襲的最好裝備就是戰機。殊不知倘若與中華聯邦較勁,以美國掌握的科技水平而言,實在是不大夠資格。
雖然中華聯邦的科技發展,現在已經完全與唐雲揚的什麼穿越沒有了關係。但科技立國的政策,使中華聯邦不遺餘力的蒐集國際上有造詣的學者。這使中華聯邦的科技發展水平,始終居於世界第一。
而唐雲揚的穿越,最大的受益者,反而就是那個麥克。老狼。一線通僅僅開通壟斷了世界媒體幾年,就已經使他的財富凌駕於世界富豪排行榜裡第二名三倍以上。
就在日本向美軍登陸叢集發動攻擊的一瞬間,整個海上就彷彿開了鍋一樣。不但日本海軍艦隊的無線是靜默被打破,甚至那些海面之下的潛艇,則已經開始了魚雷發射倒數。
“6雷齊射,目標,美國航空母艦……”
就在發射命令執行後,潛艇上6枚中華聯邦生產的,“刺魚…D”533毫米電動線導魚雷就從魚雷發射管裡竄出。
6章 兩艦擊沉
隨著魚雷射出,艇上的作戰官已經掐好了秒錶。
“距離擊中目標時間60秒,59、58……!”
這種“刺魚…D”533毫米電動線導魚雷使用鉛酸電池,航速33節最大射程10000米。算起來的話,也就是時速66公里,擊中10公里之外的航母,只需要大約90秒鐘。
但幸運的是,接受中華聯邦衛星引導到埋伏地點,使用製氧裝置進行長時間潛伏的中川少佐控制的5艘“蟠龍級…D”遠洋攻擊潛艇,一次齊射就達到了30枚魚雷。
經過最簡單的除法,中川少佐為每艘航母準備了10枚魚雷。開玩笑533毫米的線導魚雷,倘若命中的話,一枚就可以使中型航母失去作戰能力。別說30枚齊射了。從某個角度講,在這件事上,日本人實在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