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出來。
“無心於治國之道者可能會說,秋收萬顆子比秋收百顆子要好。這是因為,從表面看,自張永治蜀以來,四川民眾吃飽了,穿暖了。自然人口不斷地增加,外地人口也蜂擁而入。如果把四川看作一個國家,可以說國力正在逐漸地強盛。然而,在平靜的水面之下,卻隱藏著洶湧的暗流。
“月有圓缺,潮有漲落。損有餘而補不足,世上萬物都在一定範圍之內進行著變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超過了限度,就會遭到天遣。四川物品的出產超過了人們的需要,同樣會產生許多有違初衷的後果。
“首先,高生產能力使出產物品增多,每一個百姓都不能完全消耗掉自己出產的物品,勢必刺激經商的活躍。而經商本身所固有的投機特點,又必將導致物品的表面形象與物品的實際功用相互背離,使萬物趨向浮華,信用逐漸淪喪。
“其次,高生產能力,使出產物品的總量遠大於總體消耗量,將直接產生兩個嚴重的結果。
“前一個結果是各種物品在堆場、轉運、貨架等環節大量囤積。對囤積部分物品的生產,實際上是對天地資源的掠奪,是對自然的破壞。
“後一個結果是必將出現各類物品賣不掉的現象。必然促使各類物品的價格一再下跌。而一再下跌的價格卻始終不能改變物品賣不掉的局面。薄利不能多銷,誠實厚道的經商觀念將會受到衝擊,是非將從此顛倒。
“當出產物品的總量持續大於總體消耗量二十年左右,老百姓還會因為自己出產的物品賣不掉而無錢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又反過來影響物品的出產。最終進入‘賣不掉是因為買不起,買不起又是因為賣不掉’那樣一個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