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來問我,說失戀太久太痛苦了。想到對方不再是自己的一部分,心中就疼痛難忍。我就告訴他,他這就是‘因自私而自私’,因為不能得到而痛苦。於是我舉了我的例子(…_…),我也失戀太久太痛苦了。那種日子也過過。但是,我現在一點都不感傷了。不能適應,就得改變;不能改變,就得適應。因為不能擁有,所以你要在‘不能擁有’的前提下讓對方過得快樂,尊重對方的選擇,維護對方的利益。不僅不恨她,反而因為對方找到所愛而高興。甚至可以把對方當成一個好朋友一樣去愛護與尊重。因為對方曾經比好朋友都走得更近。感情沒了,不代表關係也沒了。這就是‘因自私而無私’(當然,要是有一絲‘能擁有’的希望,也要盡力去追求,有希望就做有希望的決定,沒希望就做沒希望的決定)我還有一個朋友,一直都認為‘自私是天經地義的’,對於這樣的想法,我只能笑笑。*走‘因自私而自私’路線,所以走不通,不過他也是學冠中西的大師,叫人無論多麼認同他的觀點,都不能光明正大的認同,反而要表現的駁斥反感。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是,他又走通了,根據面子與面具的論述,人絕對不可能脫下面具的,於是這一點變成了*最有力最堅實的論據,當然‘面厚心黑仁義面孔’做為行為準則絕對是沒錯的。不過他的學說,他的路線註定了一件事,就是‘厚黑學’永遠也上不了檯面,永遠都只能是陰暗法則。而我走‘自私而無私’的路,我可不敢說我走得通,只能講‘任重而道遠’。何解?如果我是對的,那麼看得我的書的人,或者是知道這種思想的人,一定會產生一些‘無私’‘奉獻’的念想,一些‘無私’‘奉獻’的感受,甚至一些‘無

私’‘奉獻’的行為。這樣我就老懷大慰了。如果只是當本小說點點頭,吹吹風,豎豎大拇指,很早之前我都講過,不能指導行為的思想是垃圾。

不過我並不認為我比大師高明,這兩種方法本來就沒有高下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之下的選擇。為什麼人性是自私的,我的第八大原則卻是奉獻精神!也是我經過了前文講過的‘我是我’‘我不是我’‘我還是我’“過三階”後作出的選擇。

下面我就來用‘三階思考法’來比較我與*的分歧。

之所以叫‘厚顏比較表’,是因為我與*的水平還差一大截,我一向這樣認為,如果你要駁斥一種成就,至少得站到這種成就之上。而且在*身後做這樣的事,有點不厚道。這裡只是就事論事而已。一點不礙對*的敬仰。

從表中可以看出,前面我們都承認自私的本性,於是在這本性之上,又推出了仁義的行為,但到了三階時,黑厚學取得了成功,但這個人還是黑厚的,而我到了第三階段,‘取捨’取得成功後,人變得無私了。這個結果連我自己都想不到。不過人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開心,我想沒有人會因為自己‘臉黑心厚’而高興,但有人會因為自己‘奉獻助人’而高興,可以看出大師走了‘投資類奉獻’,我好像走了‘無私類奉獻’,這結果以我的邏輯是推不出來的。最後只有一種解釋:魯迅大師不是說過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就變成了路。可能原因就在這:世界上本沒有好人,裝好人裝久了,就變成了好人!

這個結論太有用了,太讓我興奮了,大家快去裝好人吧。總有一天你會變成好人。哈。我居然從理論上肯定了好人是存在的。所以,人可以自私,但不要太自私。說實話,寫到這裡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有一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自私’根本就不是我們做好人的阻礙。誰說自私就不是好人?

再來具體分析分析。雖然我沒有說,但我一直都疑惑一件事情,就是人的存在感一定是別人給的,自私的行為一定是找不到存在感的,我們‘自私’這一特性不就決定了我們永遠也找不到這種存在感嗎?於是我推出了“以舍之名行取之實”的做人原則。不管你是怎麼想的,先奉獻著做事,透過行為來得到別人的肯定,來得到資源。我們可以正視‘自私’的本能,但誰都不可能因為自私,所以快樂。我們的‘心’到哪裡去了?主觀能動性到哪裡去了?我們都知道助人為樂,都知道幫助了他人我們會很開心。但如果是因為自私的目的去幫助他人,還能高興的起來嗎?也許我們會因為得到了資源而高興!但‘心’呢?同樣都是奉獻的行為,投資類奉獻與無私類奉獻有一點不一樣的,一個從資源的角度去做事,一個從意願的角度去做事。顯然,沒有目的的去奉獻更能得到別人的認同,那麼無私類奉獻就更能得到自己的認同。於是只有透過別人的認同,找到自己對自己的認同。這才會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