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德的東西,這是肯定的,但如果我不能確定具體的不道德事例,那麼儘管你在客觀上是不道德的,但我依然不能用道德機制規範你。因為內心的標準外人是不能察覺的,所以判斷一個人一定要從透過行為。比如YY,如果你不知道我YY誰,你將不能說我不道德——儘管你知道我肯定YY過!所以,儘管在‘門’事件以前阿嬌的照片是客觀存在的,但因為不可知,所以不能論以道德。而剛才我將我的‘挫’事告訴好友,這就把思想轉化成行為了,也就是說,事物從不可揣度被變成可揣度了。(心中有鬼,體現在情緒或者表情中也算轉變)。再舉,比如當眾接吻,80年代,90年代這種行為肯定是不道德的,但如今,尤其是大城市,這已經是很普遍的了,同一行為從不道德變為道德,這就是意識形態的變化導致道德分界線移動,我們常說‘道德危機’,就因為如今這一個崇尚自我,解放思想的年代,道德分界點在容納更多不易接受的東西(尤其是與傳統觀念相沖突),於是道德標準的移動導致了新老觀念與意識形態的衝突(一方遵循老的,一方接受新的,處於新老交界的事物與行為的界定就成了爭論的焦點)。當然,現在很多人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在乎行為思想對別人的影響,甚至因為個性而觸犯了別人的正當權益,這可就有點過頭了,不過行為太過時常會招眾怒的。可見我們的行為並不是*無羈的,還是需要一定的約束的,這種約束並不僅是來自於法律條文明碼實價的,更有來自道德直指人心約束。一個為有形,一個為無形,相互約束,才有了有序的人類社會。也許當今的道德標準會在自由*平等開放與新生事物的社會環境下作出很大的讓步。但不代表這種約束力量會消失或者無止境的退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自由,*是相對的*,講自由並不是想幹嘛就幹嘛,講*並不是闖紅燈別人就應該讓你,醉酒駕車必定只是少數,而更多的是,我們的帥哥帥姐橫穿馬路!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但並不代表這個世界就應該是血腥的。人是獨立的。並不代表你不受別人的約束。沒有規則所以才需要規則。沒有道德才需要道德。

好,既然我們說到了道德的問題,那我就再出一個題目給大家玩玩,踐踏花草算不是不道德?當然不道德。在我們學校裡有一片綠地,為了避免同學從上面踩過,上面插上了一塊牌子,上書‘禁止踐踏花草樹木’,事實證明,沒用!後來,改成‘請愛護花草樹木’,事實證明,還是沒用!再後來,改成了‘小草依依,踏之何忍’,事實證明,照踏不誤!最後,學校乾脆將這綠地中開出了一條小徑。上面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

水如果沒有杯子就灘了,橋沒有欄杆摔死你,不信邪的都吃到了苦頭,信邪的同樣的也吃足了苦頭。規矩本身就是適應世界的產物,而不是叫人亦步亦趨,這個東東,太鬆會亂套,太緊又憋死你。又回到了那個老問題上了――度的問題。人的約束是有很多種的,世界、人際、家庭、組織、社會(約束非貶義詞)……本人仔細思考了各種約束,認為除了世界本身給人的約束以外,其它的都可以在一定的情況下忽略,而在所有的約束當中最最不可少且最最重要的是——自我約束!(可別理解為忍氣吞聲,不然又沒法切磋了)

有的時候我們以為沒有規則,實際的情況卻是,沒有看到規則!所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第九節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第九節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選擇與放棄

我們只是在無數的可能中選擇一種可能,未來有無數種選擇,但當你走過去時,你不得不選擇一種,向後看,那就是你的人生。‘人生’這場遊戲要參與進來才會體驗到各種樂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高人畢竟是少數,況且如今的高人,也未必有多高。在因果那一節中,有提到因為知識的侷限性,規律的隱蔽性,因素的眾多性,足以導致我們由因推不出果,或者推出不同的結果,甚至是錯誤的結果,於是選擇變成一個機率問題。 我還講過,趨利避害是我們生存的第一課,而趨利避害本身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而在因果那一節中,我也講過對事物因果的預判,這也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從中可以看出看待事物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方法是穿插在一起的,相輔相承。

學會選擇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命題,或者說是生存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丁格說過得一句話很對我的胃口: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何為選擇,選擇就是在眾多不確定狀態裡面,確定一種狀態。而選擇行為的本身就包括篩選與抉擇兩個部分,篩選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