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在旋轉。而這個假設又能說明什麼?說明宇宙是簡單的宇宙。於是一顆種子才能生長成大樹。而細胞,就是這樣的一顆種子。而我的這個猜想很有可能是對的。因為不僅是形態上分子與星系相似,而規律上也相似。靜電力F=kQ1Q2/ (R*R)(k=×109N•m2/C2),而萬有引力F=G*M1M2/(R*R)(G=×10…11N•m2/kg2),記得當年我的物理老師告訴我,他們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常數的不同。不過,現在想來,鬼知道他們常數為什麼不同,不過不從當前的物理知識出發,而從哲學上來講,一個具有相同形態,相似規律,而且又有微觀與宏觀聯絡的東西。怎麼會沒有聯絡?如果這種微觀是能投影到宏觀的。還是那句話,宇宙是簡單的宇宙!

第二原理:任何一個穩定的系統,都必然經過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所以任何一個系統誕生之初,都是簡單的。可不因為它的簡單而忽略了它巨大的生命力!認識了這種積累效應,才不會讓世界的複雜,生活的複雜,人生的複雜把我們擊倒。上文中我講過的,有規律的疊加變成無規律,實際上就有這個理論的影子。也正

是這個原理,從理論上說明了,任何複雜的事物,都可能透過一定的方法讓他變得簡單化且容易理解。這一理論的應用後文有述。

第三原理:無序的系統,給它足夠的時間,遲早產生秩序!

運動產生結果,而這個結果必然向著有序的,固定的,穩定的形態在發展,宇宙就是這樣產生的秩序的系統,這個同樣是不能證明的。但我們可以想一下,大的,比如星系,生物圈,大氣,都是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再比如我們將各種各樣的生物放到一個環境,經過很長時間的淘汰,最後肯定會形成一個長期的生物鏈。這個有序的產生並不是想當然的產生,而是決定於元素的規律,正如宇宙在最早的時候,只有幾種基本粒子,從氫開始到氦,元素不斷的形成,不斷的聚合,從單一的世界到各種元素的形態,各種元素再相互組合,相互碰撞,最後穩定下來,再以各種可能的形態存在於世上。(實際這種“穩定”“秩序”的說法,我在其它地方也見到過,不過別人是說:“穩定”是世界的內在性質。我暈。所以我對現在搞哲學的人真是超級無語。什麼東西都想扣上‘世界’的帽子。)

在宇宙形成的過程中,我指的是我們所見的宇宙,實際上從宇宙的角度來講,根本就沒有形成與不形成的說法,在我們所見的宇宙的形成中,粒子不斷的反應,組合,分離,最後,星系形成了,太陽系也形成了,地球也形成了,地球上面有水,有山,這裡是一個非生物的世界,最大的跨越莫過於生物的產生。

關於生命的起源,有四種說法,有人說是在海洋中產生了生命,有人說在陸地,有人說是火山產生了生命,還有人說是隕石帶來了生物的最初形態。但這不是重點,我們暫以海洋為例(實際上生命最有可能產生的地方就是海洋)。早期的大氣含有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些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火山,閃電,可以生成有機物, 而有機物是構成生命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太古時代的海洋充滿著各種簡單的有機物,科學家好像把這時候的海洋叫原始湯,這個時候氣候不穩定,月球太近而時常引起全球性的大海嘯……這是一個無序的世界!各種物質相互撞擊,相互作用,各種簡單的有機物就生成了比較複雜的生命物質,這個過程當然也是漫長,複雜的,但他們不是生物,生物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生物應該是定義為:具有壽命,由非生物以特定形式,具有特定生命功能,能夠自主從外界獲得能量以維持本身形態的結構體。

那時候物質太豐富,各種有機物在攪拌作用下變成團狀物,那裡面有了各種各樣有機物,在偶然的情況下,團狀物的外邊與其它物質反應生成了一層殼,將內部的有機物與外面的環境隔絕開來,這就是早期的細胞了,這是第一個飛越,但它還不是生物,因為雖然內部是有機物聚合在一起,但它們還是無序的形態。第二個飛越就是,複製功能的實現,沒有複製功能的細胞的命運就是被分解,在千萬億次的分解過程中,有某種情況下,在不斷組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對組合,它能夠複製自己的形態,這套機制就是生物的雛形,這才是質的飛越,無數沒有複製功能的細胞被時間所淘汰,而留下來的具有複製的功能的細胞變成一個新的起點,內部的結構不斷合理化,多餘的沒有用的有機物也逐漸消失。說回來,這是一個典型的從無序走向有序的例子,還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