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大選之際,面對尼克松的醜聞,《洛杉磯時報》的編輯記者發出反對老闆的吶喊,在報社公開宣佈支援尼克松後,幾位編輯記者致信總編輯,他們寫道:“我們打算把票投給尼克松的對手麥戈文。”

到了1973年,“水門事件”水落石出。在尼克松名譽掃地的同時,《洛杉磯時報》的聲譽要降至最低點。當年9月,這份大報發表宣告,告訴讀者他們今後將退出支援某一候選人的行為,因為“我們的讀者有充分的資訊,他們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

35年後,《洛杉磯時報》打破沉默,再度選擇支援某一方。這次,該報在初選階段,在民主黨選擇了奧巴馬,在共和黨選擇了麥凱恩,結果兩人都從黨內的爭奪中脫穎而出。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該報的眼光之毒辣和影響力之強大。

對於報紙的支援所起的作用,賓夕法尼亞大學阿尼伯格公共政策中心主任凱瑟琳?賈米森有深入的研究,他2000年的著作《為什麼你所知道的政治都是錯的》揭露了報紙支援的有限作用。她的研究發現,1996年,民主黨人克林頓和共和黨人鮑勃?多爾競選總統,許多美國人不知道自己訂閱的報紙支援誰。支援克林頓的報紙讀者中,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11%的人卻說報紙支援多爾,另有14%的人認為報紙誰也沒支援;支援多爾的報紙讀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報社支援誰,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報紙支援克林頓;在知道自己所讀報紙支援哪位候選人的讀者中,只有1%的人說“報社社論對自己的選擇起到很大作用”,10%的人說“有些作用”,竟然有四分之一的人毫不隱藏自己的觀點:報紙支援的候選人是錯誤的。

2004年大選後,皮尤中心的調查更有趣。結果顯示,2004年報紙的支援所產生的影響力比四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