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表也。”在外感病同時陰虛的情況下使用。

麥冬是清肺胃之熱,保護津液用的,也叫麥門冬。走心,肺、胃經的,性味甘、微苦、寒。對於常咽乾口燥津液匱乏的人,泡泡水就可以喝,味道有點甜。”

寫的是病歷,藥方和藥理,好似怕人看不懂一樣,寫的非常詳細。

四娘看了一會才看完,她搖著頭抬起來:“你總是這麼給病人看病嗎?”將醫理藥理寫的這麼清楚,相當於傳授醫術了。各家有各家的秘密,保住秘密才有飯碗,哪有這麼幹的,這不是絕子孫的飯碗嗎?她想不通這個缺心眼是怎麼行醫的,心中有些感動的震驚但嘴上還是沒好氣的硬撐著:“開個方子還要囉嗦一堆,我也是讀過醫書的,要你羅裡吧嗦賣弄那麼多?”

“學醫之人,重要的是,被信服,這樣才會,有病患,前來找你。我不賣弄,你如何,知道我的,醫術?又如何,信服我?”林孝玨並不為自己的賣弄而感到膚淺,她很是驕傲的說道。(未完待續。。)

ps: 大家知道中醫有很多派別,很難懂,也很難學,其中溫病一派是明清發起的,專門針對外感病,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感冒,它和傷寒派還有很多爭執,所以分了風熱感冒,風寒感冒等,這裡不提了,我書中後面會有兩派爭論的涉及。

這裡想說的是,我不是學醫的,但是非常喜歡中醫,老祖宗的東西,所以就想透過小說把我知道的東西都寫出來。我不知道這樣枯燥的理論放在情節對話中對大家對中醫的理解有沒有幫助,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所以請大家不要怪罪,如果覺得很囉嗦的可以給我留言,我後面再想個好點的辦法表達出來,畢竟我寫書的水平太稚嫩,筆力和經驗都不夠,表達不好。

細綱現在已經脫離大綱十幾萬字了,估計還得好幾章才能跑回來,很對不起大家,我會盡快讓跑偏的傢伙們回到正軌,所以請大家還是支援我吧。

我知道大家一直都在,這也是我碼字的動力,無論大家是看正版還是看盜版我都很高興,我希望我能做到的就是吧中醫的精神傳遞給大家,有人喜歡有人看就好。

不囉嗦了,下一章還得接著囉嗦呢,留點吐沫星子。

011 衛氣營血

“我從不,羞於賣弄,因為我懂。”

四娘質問林孝珏的藥方寫的過於詳細,有賣弄學問之嫌疑,林孝珏很實在的告訴她,好人出在嘴上,好馬出在腿上,她不說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也就不會有人相信她的醫術,有時候賣弄也是一種宣傳。

她長得這麼小,又是個女子,如果她自己不爭取世人誰都不會相信她的醫術,四娘聽她厚顏無恥的陳情竟然無言以對。

她說的有道理啊。

“可你賣弄也得有個章法,就說這生石膏,明明是大寒之物,你方才不是說我不適合用大寒之藥嗎?現在又開了生石膏,上來就是四兩,這麼大的量,不是前後矛盾嗎?”

其實四娘看過方子和她講述病理,已然信她十有**,但這生石膏透熱之所確實是第一次聽見,看見自己熟悉的東西,她又忍不住問道。

“我還是,寫給你吧。”林孝珏也非常喜歡和別人討論醫學上的問題,碰到和自己身世差不多的人,她樂意分享。

應用生石膏那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開了個法門,但是後世的醫家不知道誰說的,都認為石膏太涼,不敢大用,直到後世人繆希雍開始大力宣傳生石膏具有透熱外出的功能,後世的溫病學家學會以後深受其益,石膏太涼的冤屈這才得以沉冤昭雪。

而繆希雍距今還要等上一二百多年呢。

林孝珏想著自己此處所學來源於母親,那個眼睛很柔和的女子。可母親是怎麼知道的呢?

她搖搖頭走到桌邊,提筆給四娘寫著解釋。

“生石膏透熱,你用了就知道,但是體虛的人,一定要配合可以扶正的藥物才行,這裡可以加上黨參,否則也不能用。”

她還舉了別的例子:“仲景的白虎湯加人參湯就是這個意思。”

張仲景的方子用起來都是有說道的,考慮的非常全面,也十分實用。許多醫者行醫都不看張仲景的,他們很多是認得兩字。又考不上功名。混口飯吃就開始給人治病了,還有些是祖上傳了兩個方子,就會看那幾個病症,也不是所有的都能治好。

總之杏林界也很魚龍混雜的地方。學問很高的很少。四娘看罷有些。有些佩服這丫頭的學識了。

她不動聲色的將字條放在床頭。然後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