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既興奮、又有些擔心。
緊接著兄弟單位開始了彙報他們的新殲方案。
方案的準備工作非常充分,介紹資料圖文並茂,主講人思路清晰、表達清楚,結合飛機模型講解,滔滔不絕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
可以看的出來,新殲方案花費了設計者巨大的心血,提出了不少新的設計理念,借鑑了當今世界一些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也實事求是的考慮了國內目前航空工業面臨的現實。
但是,宋文驄憑藉多年飛機設計研究的直覺,感受到了兄弟單位新殲的本質上,仍然還是沒有擺脫殲八的窠臼。
與其說是新殲,還不如說是殲8+了。怎麼自己的老單位,這麼多年了還沒有走出殲8的佈局,這樣怎麼能夠適應九十年代世界戰鬥機發展的潮流?
這麼搞下來,也不過就是在走殲九的老路罷了。在殲8的基礎上敲敲打打,怎麼能搞出一架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都不落後於世界的飛機?只有在從學習、模仿的老路上跳出來,搞一架真正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先進戰鬥機,才能實現國防自主和對世界先進戰鬥機的超越。
帶著這樣的沉思,宋文驄仔仔細細的在內心中對兄弟單位的設計方案裡裡外外的進行了細緻的研究。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到了第三天,會議繼續進行。讓兄弟單位和眾多專家領導驚訝的是,主持人竟然點了宋文驄代表611所上來發言。
“給位領導和專家,會議臨時給了我們一個發言的機會。我們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在這裡我表示歉意。”
五十多歲的宋文驄走上講臺,儘量使自己保持平靜:“對於新殲研製,葉副主任已經明確提出了戰術技術指標,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我們必須要達到。否則,我們搞出的新殲,就是去了戰略上的意義……”
宋文驄登臺的第一句話,就讓兄弟單位的人臉上變了顏色。
兄弟單位的新殲方案,是立足於國內航空工業水平做出的方案。在殲八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了相當數量的改進,確實使戰鬥機的技戰術能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但話說回來,二代機就是再怎麼改進,畢竟還是二代機。
而葉副主任在會議上開宗明義,要的可是一款三代機,要的是能夠與國際上先進水平戰鬥機進行對抗的先進戰鬥機。
殲八的底子,根本沒辦法滿足這個要求。
宋文驄就像揭穿皇帝新衣的那個小男孩,將兄弟單位竭力營造的氣氛,忽然戳穿了。
如果無法滿足空軍對三代機的需求,光在二代機上修修補補,國家制定新殲的戰略又如何實現?二代機的新殲,其存在有什麼意義?
不是三代機的新殲,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宋文驄抓住機會,開始推銷自己對三代機的見解:“近年來,就世界上發生的區域性戰爭來看,已經不是當年我們在朝鮮戰場上與美軍廝殺時的情形。現代戰爭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戰爭,各種飛機是如何進行空戰的?採用什麼樣的武器?現代的飛機雷達,要同時不捉幾個目標,炸彈是子母彈、及廣大女。你剛一起飛,人家就知道了;你要跟蹤它,它能設定假目標,反干擾你……”
在陳述了自己對現代戰爭的看法之後,宋文驄開始總結自己設想的三代機效能:“所以我們造出的新殲,角速度要打,要靈活。過載要大,轉彎半徑要小,飛行員操縱起來能夠得心應手。”
……
宋文驄對新殲的方案讓上級領導們眼前一亮,無尾+前翼的方案,只有在瑞典的薩博37上採用過。
所謂的無尾+前翼,實際上就是鴨翼方案。如果單純從這一點來說,殲十確實是與薩博37頗為相似。
這也是後來很多人指責殲十抄襲的理由,但實際上宋文驄的這套方案,是來自於下馬的殲九戰鬥機。
從1970年以來,殲九戰鬥機十幾年經驗的積累,才是宋文驄敢於在新殲上大膽採用靜不穩定和鴨翼的原因。
而在七十年代,瑞典的薩博37都還沒有出來。在閉關鎖國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可能得到什麼資料。
在鴨翼佈局的研究上,中國起步算是非常早的了。但把這種在國際上極為少見的方案拿出來,宋文驄仍然難免被與會的專家們質疑。
鴨翼的靜不穩定是個非常高難度的技術,中國能否實現自行消化和研發?一旦靜不穩定無法完成,有什麼對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