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小管洗衣粉……
石油這把武器,可以說在蘇聯倒下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抓住這顆救命稻草,蘇聯建設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石油化工工業系統。
然而如今石油也已經救不了蘇聯,曾經強大到美國和歐洲顫顫發抖的蘇聯,到了九十年代竟然連吃飯都要賣家底了,何其悲哀。
但這並不能讓兩桶油稍稍良心發現,他們對蘇聯的煉油技術可謂是早就眼饞的很了。之前是跟胡文海搭不上邊,如今國家隊終於出手,哪裡能少的了他們的身影。
中國藉著馬斯柳科夫上門的這次機會,可以說是狠狠的從蘇聯身上割了一塊肉下來。
當然,這事兒好就好在,你坑了人家、人家還得跟你說一聲“謝謝啊!”。如今的蘇聯腿腳雖然沒瘸,但誰讓他們腦袋瘸了呢?
不過對這筆交易國內也並不是全然滿意,第一批交貨的蘇27質量上讓飛慣了F-14的空軍略有微詞。
這年代的蘇27和後來發展成一整個系列的蘇霍伊戰機還有很大不同,其中之一的問題就是有些“軟骨病”。
早期的蘇27戰機結構強度上有些問題,導致了橫滾動作的時候機翼外翼段會有相對其他戰鬥機更大的變形,使得蘇27襟副翼的橫滾操縱效率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蘇27是雙發寬間距,上單翼,武器不能掛載在機腹。
最後,蘇27的橫滾效能更是在三代機中徹底墊底。F16、幻影2000這種輕型單發戰鬥機自不必說,米格29和F18這種中型機在橫滾上欺負蘇27那也是理所當然,連F15這樣是雙發重戰在橫滾上都比蘇27好。甚至一向被認為是橫滾不佳的F14,橫滾效能在三代機中也只是倒數第二。
什麼,你問倒數第一是誰?這不就是蘇27嗎?
這是因為蘇27在航電上被要求對抗的目標是美國人的F-15,因此必須有很強的上視/下視追蹤目標能力,在探測距離、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以及重新整理率等效能上也不能弱於F-15,這樣一來蘇軍傳統的蓋塞林天線就顯得不那麼好用了。
祖可夫斯基鎮的儀器製造研究院計劃要給蘇27上的是更先進的平面縫隙天線,採用水平機掃、垂直電掃的方式增加其目標的重新整理率。
然而想法是好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蘇27立項,十年時間裡蘇聯竟然沒有解決平面縫隙天線的軟體問題,這真是讓人扼腕長嘆啊!
最後眼看著新天線實在趕不上進度,只好又走回了蓋塞林天線的老路。透過增加天線面積和發射功率來達到能夠對抗F-15的指標。
但這樣一來,蘇27的機頭超重,如果再加上機尾配重,最終結果就是蘇27比設計目標增重了1.1噸。
為了將這一噸的重量重新減下來,蘇27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強度低但質量輕得多複合材料,以及在非關鍵性的部件上打孔來減輕重量。但這樣做卻會導致戰機的機體強度減弱,結果就是雖然理論上蘇27能夠進行跨音速飛行,但實際上在0.85到1.25馬赫這一速度區間,戰機即使輕載,可用過載也被限制在6.5g到1g以內。
由此導致的蘇27滾轉率在所有三代機中都是墊底水平,而且跨音速效能也被嚴重削弱了。
歷史上中國空軍拿到蘇27的時候是第一次接觸三代機,即使是再糟糕,也總比八爺和小七要好的沒邊了。
和歷史上所有的優秀戰機一樣,蘇27未來的赫赫威名主要還是不斷改進出來的。真正實現了蘇27全部預想的機型,應該是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
換了117S發動機,航電全面改進,增加鴨翼和加強了機體結構,以使得機翼下的掛點和掛載能力都大幅增加。
直到這個時候,蘇35才算是走完了當初蘇霍伊對一開始為了對抗F-15所設計的那款“蘇27”戰機。
當然,到了中國引進蘇35的時候,早就已經不像歷史上引進蘇27對中國空軍的意義重大了。
蘇27是讓中國空軍脫胎換骨,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空軍的第一梯隊上。而蘇35卻不過是錦上添花,說不定還有天可汗要奶一口****以便俄羅斯去轟炸ISIS的一層意思。
但如今國內空軍早就已經飛了好幾年的F-14,回頭再飛蘇27。就好像開慣了比亞迪秦,回頭去開一輛90年代的寶馬,那肯定是不會適應的。
空軍翹首以盼迎回來的大名鼎鼎的蘇27原來有這麼大的缺陷,可想而知空軍軍官們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