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一十二章 “假”龍

少。”

說到這裡,斯溫白忽然嘿然笑了起來:“實際上能夠給新科代工的晶圓廠只有一家,那就是呆灣的聯華電子。”

“其他合適的晶圓廠都掌握在幾個利益相關方手裡,比如說摩托羅拉、飛利浦、西門子和愛立信。這些跨國集團當然有合適的晶圓廠,但絕不會為新科生產晶片,新科也不會信任他們。”

“所以我們要搞定聯華電子,新科集團產能不足的問題就無法解決了?”

路易斯差點沒有跳起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答案竟然如此簡單。

歷史在這裡和胡文海開了個玩笑,雖然他坑掉了張仲謀,導致臺積電胎死腹中。但從1980年就創立的聯華電子,卻仍然走上了代工的道路。

聯電的代工比歷史上臺積電要晚一些,但張仲謀在半導體行業做代工的想法也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這個思路產生的過程不僅是別人影響他,同樣也是他在影響別人。

到張仲謀任命到香江晶圓廠任職,呆灣島上對半導體代工的市場需求卻始終沒有消失,反而是越來越受到重視。

作為呆灣半導體業的老前輩,聯電進入這一領域也並不奇怪。

代工模式本也不是張仲謀最先發明,只不過是他最先應用到了半導體制造領域。而呆灣的代工業如今正發展的如火如荼,其他行業的模式聯電拿過來借鑑一下,也純屬正常。

畢竟,亞洲四小龍的名號已經在世界上逐漸叫響——等等,情況可能和歷史上不太相同。在這裡,亞洲四小龍很有變成三小龍的趨勢啊!

原歷史上的亞洲四小龍是韓國、呆灣、香江和李家坡,進入九十年代他們都已經是東亞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了。

呆灣在九十年代發展同樣非常迅速,依靠美國的工業轉移做代工貿易,不僅賺取了非常豐厚的利潤,甚至連三代機的經國號都造出來了。

香江的經濟是依靠轉口貿易,只要大陸還依賴它這個特殊的視窗,輕而易舉的就能在經濟上拿出非常漂亮的數字來。

李家坡則是美帝扶持的東南亞小弟,何況位置實在太過重要,隨便做點什麼都能賺錢。

韓國的發家史則比較坎坷,先是在重工業上投入巨資,依靠鋼鐵產業推動經濟。然後進入造船業,接著是大化工和合成纖維。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在汽車業和電子產業發力……

然而如今的韓國經濟,就在即將騰飛的前一刻,忽然被人當頭砸了一棍子,似乎有些被打蒙了。

胡文海從穿越伊始,手裡有點閒錢就在瘋狂的向東北地區輸入鋼鐵產能。早期是依靠杜邦財團引進美國的鋼鐵工業轉移,後來是從蘇聯大拆鍊鋼裝置抵債,還有從老歐洲收購的落後產能。每年單是渤海省增加的鋼鐵產能,都要以千萬級別計算。到九十年代全國鋼鐵產能就已經超億噸,同期韓國人的鋼鐵產能是多少?答案是兩千一百萬噸,大概是渤海省的三分之二。

而且在這一歷史時期,韓國因為國內經濟上行,人力勞動成本顯著增加,並且原材料極為依賴進口等因素,已經逐漸無利可圖。

重工企業集團們將目光瞄準了下一個利潤增長點,那就是造船業。

就在韓國人雄心勃勃想要進入造船業釋放鋼鐵產能的時候,中船總公司忽然橫空出世了。巨型總段造船法的應用,讓韓國人不論是技術還是成本,都沒有與中船競爭的能力。

中船和三菱聯手絞殺韓國造船業,1986年當年韓國經濟立刻就不好玩了。

到胡文海蒐集夠了籌碼,將引進領域瞄準大化工產業之後,韓國人已經徹底欲哭無淚。

渤海省的經濟對韓國形成了強烈的競爭關係,韓國未來的幾家大型企業,看看三星、現代、LG和韓進、大宇這些企業,幾乎都是經歷過造船業階段發家。

但如今這些企業,卻在國際造船業市場上只提供了不足8%的產能。

韓國造船業還沒成長起來,就已經被中船給掐死了。

亞洲四小龍,現在看很有可能混進來了一頭“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