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看似偶然,但深究其下,總是有其必然在裡面。
赫魯尼切夫會議室裡的爭吵還在繼續,然而上面的爭權奪利卻並不就是這個時代的全部。
俄羅斯經濟雖然遭受了極其嚴重的重創,但相較於蘇聯剛剛解體之後的狀況,到底是好轉了一些。曾經窮的上街賣衣服和軍功章換食物的事情沒有了,也許是俄羅斯的食物供應略有好轉,也有可能是畢竟衣物與軍功章的數量有限。
但不管如何,這個曾經的帝國的人民總算能掙扎著生存下去了。
而且,有些人生活的還相當不錯,甚至可以說是超乎想象的不錯。
迪米特羅戈津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作為前國防系統官員,他正是那個抓住了時代脈搏,一舉改變自己人生的那個所謂“成功人士”。
相較於原歷史,俄羅斯的力量被極大的削弱了。契丹人上臺的過程由於極大的依靠了軍隊力量,而且還要在可以預見的時間裡必然繼續依賴軍隊力量來保障自己的權力,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財政包袱,也同時極大的削弱了契丹人的權力和威望。
軍頭,成為了俄羅斯政治和經濟上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
迪米特羅戈津依靠的正是這樣一個事實,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逆轉。
1993年,赫魯尼切夫與能源公司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合資成立了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用於承接國際衛星發射業務。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新成立的國際發射服務公司雖然能透過洛克希德公司拿到業務,但手裡卻沒有能夠用來發射的火箭!
做生意需要本錢,發射衛星需要火箭。衛星服務商不可能提前提供火箭的生產資金,那麼就需要赫魯尼切夫自己拿出錢來生產一枚火箭,打上去衛星之後再跟人收錢。
可赫魯尼切夫有這個錢嗎?別說赫魯尼切夫,就是俄羅斯的國家財政,也沒有這筆錢!
怎麼辦?
當時作為國防部官員的迪米特羅戈津想到了一個辦法。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與美國簽署了一個洲際導彈條約,裁減雙方的戰略武器數量。
作為俄羅斯重要的戰略武器,UR100N洲際導彈只允許俄羅斯保留105枚。而此時,俄羅斯的武器庫裡卻有170枚UR100N,還需要再裁撤65枚幾乎是全新未開封的99新UR100N洲際導彈。 .. .78z.
與其銷燬這批導彈,何不如用它們來發射衛星呢?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迪米特羅戈津憑藉自己的內部關係,延攬了這批導彈的銷燬工作。在拿到導彈的控制權之後,轉頭就與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簽訂了一筆火箭租售合同——先租再賣。導彈儲存其間算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租的火箭,打上天還得再付一筆出售費用。
這樣,迪米特羅戈津甚至連租用庫房和物流的費用,都不用出了。
銷燬導彈先從國防部拿一筆錢,租售導彈再拿一筆錢。同時這批導彈存在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的倉庫裡,那就不是導彈而是火箭,還能把財產抵押了從銀行貸款出一筆錢。
在這個空手套白狼的過程中,迪米特羅戈津積累了驚人的財富。
當然,UR100N洲際導彈改商業火箭也不是那麼容易。UR100N是地下井發射的洲際導彈,裝載的是質量過硬的核武器和軍用衛星,完全能夠抵禦地下井發射產生聲學震動。然而商業衛星可沒有這麼好的抗震效能,發射不能採用地下井發射方式。
然而使用地上發射,洲際導彈的設計卻是以地下井發射來考慮的,又不能用露天發射的方式。
所以怎麼辦?
也好辦!
迪米特羅戈津用抵押貸款的錢,改造出了一個地上“發射井”。用鋼圈將火箭的貨倉以下圈起來,虛擬了一個發射井的環境……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上發射井。
改造費用相較於他這筆生意的收入,不過九牛一毛。
而這其中有多少合縱連橫、鬼蜮奇謀,實在是堪比一場好萊塢商業大片般的傳奇了。
國防部有沒有人想到這個方案?他是如何說服國防部將這筆生意交給一個私營機構的?赫魯尼切夫內部有沒有人指責這種國資流失?迪米特羅戈津又是如何壓服對自己調查的?他是如何成為國際發射服務公司供應商的?先租再售這種方式,難道不是可以拿捏他的手段嗎?要知道如果不是國際發射服務公司承認了這批導彈是火箭,迪米特羅戈津不僅一個子都落不下,光是儲存和運輸費用就能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