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回到二十年、三十年前,要怎麼發家致富?
一般來說,你可以買買世界盃、奧運會的彩票,然後拿著獎金買房子、買黃金,然後殺入網際網路市場至少能混一資本大鱷,身價上億沒有問題。
如果你有些金融和管理才能,那可以選擇辦實業這條路。早年引進兩條冰箱生產線,然後就可以躺著數錢了。不過記得在87、88年將生產線出手,然後等90年代殺入股市,什麼深發展、魯省渤海、兩橋一嘴之類,這時候的股市上有什麼就買什麼吧,反正是無腦賺錢,只要記得95年躲著點327國債就行了。
等到九十年代中期,你已經殺遍了中國股市無敵手,好了該出新手村了。去美國收購各種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概念股,依然還是無腦一波流,看到有印象的就只管收便是。等到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之前記得賣掉,然後就等著抄底吧。如果想實業興邦,你還可以用雄厚的資本——在九十年代估計你也不會忘記剪日本羊毛和東南亞金融危機。
身價已經少說上百億的你,接下來收購各種高新技術產業,然後想方設法挪回國內進行產業佈局,打造一個科技帝國。到了2010年左右,估計你已經登頂世界巔峰,獨孤求敗了。
但這些做法對胡文海來說,未免太沒有挑戰性了一點。對,就是挑戰性。一眼望去發展的路線已經定死,只要按部就班積攢金錢,然後就等著受人膜拜。
這種幾乎沒有什麼挑戰性的人生,該是多麼無趣啊?如果寫成起點穿越計也是妥妥的撲街貨吧?
所以對胡文海來說,錢是什麼?說到底不過是一張紙,說來很可笑的是,把它當做追求的人,往往得不到它。而眼中沒有它的人,反而受到它的青睞。
作為一個重生者,胡文海到美國之後的表現早就證明,錢對他來說不是障礙。如果有需要,隨時都能找到賺錢的辦法。
一個人如果不缺錢,眼光自然就不會盯在錢上面。胡文海還記得自己曾經看過的一部穿越人公穿越到了奧匈帝國成為茜茜公主,在美國內戰中想當然支援北方各種討好、各種賣產品賺錢。
然而在美國重新統一之後突然醒悟,自己當初為何不是支援南方給美國放血,甚至乾脆分裂美國,或者讓美國保持奴隸制度?
對,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胡文海把自己目光從賺錢的角度上抽出來,不禁自問,能不能在網際網路沒有開始之前,狠狠的坑美國人一次?
簡單的說,胡文海覺得自己絕對有必要,嘗試能不能將美國人帶到溝裡去。只要一想到未來美國資訊產業或許會發展成日本那樣點歪科技樹,胡文海就覺得至少不枉費自己重生一次。
那麼,要怎麼把美國人帶到溝裡去呢?胡文海想來想去,決定看看能不能先給Intel來一手陰的。
而思科正是胡文海選擇用來給Intel捅刀子的那個。
不過當然,具體的計劃他還沒有完全想好。但目前至少有一個思路,是他認為有可能做到的一種情況。
Intel毫無疑問是壟斷的,農企Amd從未實質上威脅到Intel的統治地位過。正是這種壟斷地位,可以讓Intel維持一個封閉的體系,而不是類似ARm那樣的開放體系。在整個x86架構市場上,Intel就是事實的王者。
Intel能夠獲得壟斷地位,首先是因為沒有同級競爭者,其次就是因為他沒有一個類似壟斷的下游市場。想想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組裝機,而品牌機銷售也集中於一兩家大型企業之手。那就算Intel在晶片市場上再怎麼呼風喚雨,面對同樣壟斷的下游也是得跪,至少要受到極大的鉗制。
那麼,如何才能消滅組裝機,並且一舉統治整個品牌機呢?
胡文海認為,這個關鍵,就在於要消滅“電腦”的概念。至少誰聽說有人去買組裝電視了?誰在買電視的時候,會關心這個電視擁有多少記憶體,用的是哪種片上系統,使用的是什麼品牌的介面卡?
沒有消費者會在意這些,他們更在意的是電視外觀漂不漂亮,平面是不是直角,尺寸有多大,全都是一些直觀的資料。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消費者心中,電視是消費品,而電腦則是科學裝置。胡文海的目的,就是把電腦變成好像電視一樣的消費品。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產生一個和Intel能夠平起平坐的下游勢力。也只有如此,才能在某一天輕而易舉的甩開x86架構體系。
反應到這個戰略的執行層面上